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1、训俭示康:阐释节俭(对于“立名”的重要意义)给康看。训,训释、解释。
2、寒家:指门第低微,余资少。
3、清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清正廉洁的家风。
4、华靡:生活豪华奢侈。
5、乳儿:幼儿。
6、长者:长辈。
7、羞赧:害羞。
8、忝科名:名列进士的科名。
9、同年:同榜登科的人。
10、簪:插、戴。
11、充腹:吃饱。
12、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
13、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
14、顺吾性:顺从我的天性。
15、俭素:节俭朴素。
16、固陋:浅陋。
17、病:缺点。
18、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不逊,骄傲。
19、约:节俭。
20、鲜:少。
21、志于道:有志于追求道。
22、未足:不值得。
23、议:议论
24、诟病:讥议、批评。
25、异:奇怪。
26、近岁:指宋神宗元丰年间。
27、走卒:当差的。
28、丝履:丝织的鞋。
29、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
30、群牧:主管国家马匹的机构。
31、置酒:摆酒席。
32、皆然:都这样。
33、非:认为不对。
34、会:聚会。
35、礼勤:礼意殷勤。
36、物薄:食物简单。
37、内法:内宫酿酒之法。
38、远方珍异:来自远方的奇珍异果。
39、品:种类。
40、营聚:张罗、准备。
41、发书:发出请柬。
42、苟或:如果有人。
43、鄙吝:吝啬。
44、随俗靡:跟风随俗。靡,倾、倒。
45、颓弊:败坏。
46、居位者:有权势的人。
47、忍:忍心。
48、厅事:办公或接待宾客的厅堂。
49、旋马:马转身。
50、隘:狭窄。
51、诚:确实。
52、太祝奉礼:太常寺的两个官职,主管祭祀。常由功臣子孙担任。
53、得于酒家:在酒馆找到。
54、所来:从何处来。
55、以实对:把实情说出。
56、卿:皇帝对大臣的称呼。
57、清望官:尊贵而有名望的清官。
58、酒肆:酒馆。
59、就:借着。
60、觞之:请人喝酒。
61、无隐:坦言,不隐瞒。
62、盖:更加。
63、自奉养:自己生活享受。
64、掌书记:唐朝官名,相当于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称。
65、所亲:“所”字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这里相当于名词性短语,意为“所亲近的人”。
66、清约:清廉节约。
67、从众:和众人一样。
68、锦衣玉食:即“衣锦衣,食玉食”,穿高贵的服装,吃珍贵的食品。
69、顾:但。
70、顿:马上。
71、失所:无存身之地。
72、庸人:凡人,平常人。
73、共:通“洪”,大。
74、寡欲:欲望很少。
75、不役于物:不受外物的牵扯、制约。
76、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指任何事情都敢于诚实不欺地去做。
77、小人:指普通百姓。
78、谨身节用:约束自己,节约用度。
79、远、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使……丰。
80、枉道:不按正道行事。
81、速祸:招致祸患。速,招。
82、多求:多方搜求。
83、妄用:浪费。
84、居官:做官时。
85、贿:贪赃受贿。
86、居乡:不做官时。
87、其后:他的后代。
88、达人:显达的人。
89、以为忠:认为他忠于公室。
90、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91、纮:帽带
92、山节:刻有山形的斗拱。
93、藻棁:用美丽图案装饰的梁上短柱。棁,梁上的短柱。
94、享:宴请。
95、及祸:遭到祸患。
96、得罪:惹上罪名。
97、出亡:逃亡别国。
98、骄溢:骄横豪奢。
99、倾家:丧失全部家产。
100、夸人:炫耀。
101、卒:终于。
102、东市:刑场。
103、冠:领先。
104、习:染上。
105、立名:树立名声。
106、遍数:全部列举
107、非徒:不仅。
108、身:自身。
109、服行:实行。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9—1086
宋陝州夏縣人,字君實。司馬池子。少聰穎好學,以父蔭為將作監主簿。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累官知諫院、翰林學士、權御史中丞,復為翰林兼侍讀學士。極力反對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變”為由,數與安石、呂惠卿等辯論,因出知永興軍。神宗熙寧四年,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十五年,專修史書,絕口不論時事。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起為門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起用劉摯、范純仁、范祖禹、呂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復舊制。在相位八月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初編撰戰國至秦二世歷史為《通志》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改書名為《資治通鑒》,元豐七年成書。另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等。
全宋詩: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初仕蘇州簽判。父死服除,改武成軍簽判。慶曆六年(一○四六),以龐籍薦授館閣校勘,後受龐籍辟爲並州通判。召還爲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待制,知諫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龍圖閣直學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學士。熙寧三年(一○七○),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永興軍,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居洛陽,主編《資治通鑒》。哲宗即位,召主國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贈溫國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雜著多種。事見《東坡全集》卷九○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司馬光詩十四卷,以《四部叢刊》影宋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即宋紹熙刊本,亦即紹興二年本)爲底本,參校清乾隆六年陳宏謀校刊《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陳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四庫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無詩,分別據陳宏謀刊本補入。底本卷六《又和諷古》“海客久藏機”一首,與卷一《和之美諷古二首》之二重複,已刪略。又輯得集外詩及斷句,另編爲一卷。
词学图录: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存词三首,见《苕溪渔隐丛话》及《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