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南薰门,铁炉步,
神矛丈八舞长蛇,双练银光如雨注。
又不见铁浮屠,拐子马,
斫胫钢刀飞白霜,贯阵背嵬纷解瓦。
义旗所指人不惊,王师到处壶浆迎。
两河忠义望风附,襄邓荆湖唾手宁。
朱仙镇上马如虎,百战经营心独苦。
赐环竟坏回天功,卷旆归来卧枢府。
钱塘宫殿春风轻,娇儿安宴醉未醒。
徒令功臣三十六,舞女歌儿乐太平。
虎头将军面如铁,义胆忠肝向谁说。
只将和议两封书,往拭先皇目中血。
将军将军通军术,君命不受未为失。
大夫出疆事从权,铁马长驱功可必。
功成解甲面赤墀,拜表谢罪死不迟。
惜哉忠义重山岳,智不及此良可悲。
乌乎肆谗言,加毒手,
申王心,循王口,蕲王湖上乘驴走。
五国城头帝鬼啼,胡儿相酌平安酒。
《元詩選:》憲字思廉,山陰人。別號玉笥生,負才自放。走京師,創言天下事,眾駭其狂,還富春山中。一日,升高望遠,呼所親謂曰:「亟去!」三日,逃寇猝至,死者五百餘家,始悔不用生言。張氏據吴,辟為樞密院都事。吴亡,變姓名走杭州。思廉初薄遊四方,誓不娶、不歸鄉里。中遭兵亂,混緇黃以自存,晚寄食報國寺以死。其《琴操序》曰:干戈不息,殆且十年。余流連江湖間,幽憂憤奮,不見中興,涯際四方,又無重耳、小白之舉。深山大澤,所不忍言,將仗劍軍門而可依者何在?乃作《琴操》十二章以寄意。其《閔周操》云:「平既自夷兮,赧寧得不窮其懷。」《燕操》云:「秋草兮芊芊,黃金臺兮夷為淵。悵廣宇兮裂瓦,望離宮兮生煙。淚可盡兮目可穿,思昭王兮不可言。」思廉師事楊廉夫,尤多懷古感時之作。廉夫曰:吾用三體詠史、古樂府不易到,吾門惟張憲能之。又曰:吾鐵門稱能詩者,南北凡百餘人。求其似憲及吴下袁華輩者,不能十人。明成化初,安成劉釬序其集曰:思廉與鐵崖諸君,同為一時能言之士。當元季擾攘,志不獲伸,才不克售,傷時感物,而洩其悲憤於詩。此可謂思廉之知己也已。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元山陰人,字思廉,號玉笥生。少負才自放,嘗從楊維禎學詩。張士誠據吳,辟為樞密院都事,士誠敗,變姓名走杭州,居報國寺以終。為詩多傷感之作。有《玉笥集》。
《檇李詩繫·卷三十八:》字思亷?稽人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思?,山隂人。張氏據吳辟為樞密院都事有玉笥生集
《大辞海》:张宪(约1320—约1373)元文学家。字思廉,号玉笥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师事杨维桢,为杨所推许。至正间至京师,剧谈高论,人目为狂生。在京不遇,返居富春山。张士诚据吴,招为太尉府参谋,迁枢密院都事。入明不仕,变姓名走杭州,寄食寺院而终。其诗长于乐府歌行,使气逞才,色彩浓烈,形象奇特,受李贺影响最深。有《玉笥集》。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1320?——1373?)字思廉,家于玉笥山,因号玉笥生,绍兴山阴(今属浙江)人。师事杨维桢,负才自放,薄游四方,自誓不娶不归故里。至正年间至京师,他善骑烈马飞驰,与人论天下大事,使人惊骇,被视为狂生。在京不遇,回到浙江,入富春山中,混迹于僧道者流。张士诚据吴,招致张宪为太尉府参谋,后迁枢密院都事。张士诚败后,他变姓名,走杭州,寄食报国寺以终。他本有大志,“何能尧吾君,调理继稷契”(《冬夜闻雷有感》),而且要杀尽权奸佞臣,可正当元末乱世,他志不获伸,于是“感时伤物,而泄其悲愤于诗”(《玉笥集》刘釪序),如《怯薛行》﹑《戏赠乍浦税收歌》等即是针对现实有感而作。从他的诗可以看出他对元王朝由期望到绝望的思想过程。在杨维桢的学生中,他是鹤立鸡群者,杨说过“吾铁门称能诗者,南北凡百馀人,求其似宪及吴下袁华者,不能十人”。他长于乐府体和歌行本,戴良称“至于乐府歌行等篇,则又逸于思而豪于才者”(《玉笥集》戴序)。杨维桢非常欣赏他的乐府体诗,说:“吾用三体咏史,古乐府不易到,吾门惟张宪能之。”《四库全书总目》称赞他的“感时怀古诗作,类多磊落肮脏,豪气坌涌”。他的《岳鄂王歌》便是一首咏史的歌行,写得忠愤感激,意气昂扬,淋漓悲壮,从内容看,与一般咏岳飞的诗不同,刘釪在序中特地拈出此诗,指出“非徒详其事实,且寓褒贬鉴戒之意”。他的诗受李贺影响,色彩浓烈,形象奇特,光怪陆离。他也学韩愈,有诗说“我诗直欲追韩奇”。著有《玉笥集》十卷,诗末间附评语,为杨维桢所点定。生平事迹见《玉笥生传》(孙作《沧螺集》卷四)﹑《(正德)华亭县志》卷一五﹑《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元诗选·初集》小传﹑《明史》卷二八五﹑《新元史》卷二三八。(史铁良)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