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悬珠环无端,迅牝金籥常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
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
象龟引气至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
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
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有神。
积精所致为专年,人皆食谷与五味。
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
试说五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脏王。
意中动静气得行,道自持我神明光。
昼日昭昭夜自守,渴自饮浆饥得饱。
经历六腑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
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修而长。
罗列五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
精候天地长生道,我神魂魄在中央。
精液流泉去鼻香,立于玄膺含明堂。
通我华精调阴阳,伏于玄门候天道。
近在我身还自守,清净无为神留止。
精气上下关分理,七孔已通不知老。
还坐天门候阴阳,下于喉咙通神明。
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虚渊见吾形。
期成还丹可长生,还过华池动肾精。
望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
通利天道藏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
肝气似环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
伏于天门候故道,清液醴泉通六府。
随鼻上下开二耳,窥视天地存童子。
调和精华理发齿,颜色光泽老不白。
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
下入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通神庐。
专守心神传相呼,观我诸神辟除邪。
脾神还归依大家,藏养灵根不复枯。
至于胃管通虚无,闭塞命门似玉都。
寿传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游中宫。
朝会五神和三光,上合天气及明堂。
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
通利血脉汗为浆,二神相得下玉英。
上禀元气年益长,循謢七窍去不祥。
日月列布张阴阳,伏于太阴成其形。
五脏之主肾为精,出入二气入黄庭。
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成。
恍惚不见过清灵,坐于庐下观小童。
旦夕存在神明光,出于无门入无户。
恬淡无欲养华根,服食玄气可遂生。
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喉咙过青灵。
问于仙道与奇功,服食灵芝与玉英。
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灌灵根。
三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
大道荡荡心勿烦,被发行之可长存。
吾言毕矣勿妄传。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其成书年代大致介于东汉晚期到晋朝以前。 [9]
《黄庭经》由七言歌诀组成,《外景经》一百九十七句,《内景经》四百三十二句,说的是道教存神养气的修持之术,其要义在将人体的五脏六腑、骨节毛孔与天神一一对应,认为人身的每一个生死门户都有主管之神,只要存思诸神,使之返归体内,便可得道成仙。存思诸神的具体方法是“内观”,或称“内视”,凝神静虑,使人的意念与天神相汇,便可达到天人合一的神仙境界。 [12]《黄庭经》在汉代流行的五脏神的基础上加以扩展,提出了三丹田、八景、十二真的人体身神论,清晰地描述了这些身神的名称、外貌及功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