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月日 生肖
上士闻道,仅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②: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③;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⑦;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⑧,善始且善成。
①亡:通“无”,没有。
②建言:一说是立言之意,一说是老子所引用的书名,也可能是谚语或歌谣。之:代词,指代下面的话。
③夷:平坦。颣:不平坦,崎岖。
④建:同“健”。偷:懒惰、懈怠之意。
⑤渝:空虚;有假。
⑥隅:角落。
⑦希:无、没有。
⑧唯:只有。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河南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