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大辞海》:王贞白唐诗人。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七年后始任校书郎。因世乱退居不仕。工诗,有名于时。曾问诗于贯休,贯休为改一字,传为佳话。有《灵溪集》,不传。清人辑有《王贞白诗集》。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生卒年不详)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乾宁二年登进士第,七年后始调校书郎。后因世乱,退居著书,不复仕进,颇为当世所称。贞白学力精赡,笃志于诗,诗名大播于时。王定保称其诗“皆臻前辈之阃阈”(《唐摭言》)。辛文房亦谓其“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价可知矣”(《唐才子传》)。与罗隐﹑郑谷﹑方干﹑贯休诸人友善,以诗唱和。尝作《御沟水》诗,颇自矜,内有句云:“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休,休云:“此甚好,只是剩一字。”贞白初不服,拂袂而去。休云:“此公思敏,当即来。”取笔书“中”字于掌中。不久,贞白回,欣然云:“已得一字,云‘此中涵帝泽’。”休以掌中字示之,遂倾心成至交,传为佳话。所作颇多,曾有诗五百首寄郑谷。后手编诗三百篇名为《灵溪集》。《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为一卷,然《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记为七卷,今已散佚。《全唐诗》卷七○一编其诗为一卷,卷八八五《补遗》四又补其诗一二首,《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四补诗一二首,《续补遗》卷一一补一句,《续拾》卷三六又补二句。事迹见《唐摭言》卷七﹑《诗话总龟》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六七﹑《郡斋读书志》卷五﹑《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吴在庆)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唐信州永豐人,字有道。昭宗乾寧中擢進士第。授校書郎。天復時昭宗被宦官劫持往鳳翔,貞白即退居著書。有詩名,嘗與羅隱、方干、貫休等唱和。有《靈溪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年不詳。字有道,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昭宗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久之,任校書郎。後因世亂,退居著書,不復仕進。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七、《詩話總龜》卷一一、《唐詩紀事》卷六七、《唐才子傳》卷一〇。貞白篤志于詩,播名當時。其詩“清潤典雅”(《唐才子傳》)。所作《御溝水》詩,自以為冠絕,其中有句云:“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以示詩僧貫休,休改“波”為“中”字,遂嘆服,結為至交。作詩頗多,曾手編詩300首及賦文等為《靈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詩1卷又12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12首、斷句3句。
《唐诗汇评:》王贞白,生卒年不详,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南)人。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七年后,方授校书郎。天复中,朱全忠犯阙,昭宗奔凤翔,遂退居著书,不复仕进,年于家山。明《易》能诗,与罗隐、方千、郑谷、贯休等唱和。自编《灵溪集》七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王贞白字有道,永丰人。乾宁二年张贻宪榜进士。补诗十二首。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唐摭言:》王贞白《寄郑谷郎中》曰:“五百首新诗,缄封寄去时。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火鼠重浣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唐诗纪事:》昭宗皇帝颇为寒畯开路,崔合州凝典贡举,但是子弟,无问文章厚薄,其间屈人不少。孤寒中唯程宴、黄滔擅场之外,其馀以呈试考之,滥得亦不少矣。然如贞白、张蠙诗,赵观文古风之作,皆臻前辈之阃阈者也。
《直斋书录解题:》(贞白)诗虽多,在一时侪辈,未为工也。
《唐才子传:》贞白学力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价呵知矣。深惟存亡取舍之义,进而就禄,退而保身,君子也。
《唐音癸签:》王贞白《御沟》一律,吟家喜谈其事,亦由微含比兴,故佳。咏苇排句,轻趣可追姚监。馀概少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