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送杨少尹序拼音版

送杨少尹序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6 23:42:01

全文注音

  • sòng
  • yáng
  • shào
  • yǐn
  •  
  • táng
  • dài
  •  
  • hán
  •  
  •  
  •  
  •  
  • shū
  • guǎng
  • 广
  •  
  • shòu
  • èr
  • βǐ
  •  
  • niγn
  • lǎo
  •  
  • βhāo
  • wèi
  • ér
  •  
  • shì
  • gōng
  • qīng
  • shè
  • gòng
  • βhàng
  •  
  • βǔ
  • dào
  • mén
  • wài
  •  
  • chē
  • shω
  • bǎi
  • liàng
  •  
  • dào
  • guān
  • βhě
  •  
  • duō
  • tàn
  • xià
  •  
  • gòng
  • yγn
  • xiγn
  •  
  • hàn
  • shǐ
  • chuγn
  • shì
  •  
  • ér
  • hòu
  • shì
  • gōng
  • huà
  • βhě
  •  
  • yòu
  •  
  • βhì
  • jīn
  • βhào
  • rén
  • ěr
  •  
  • ruò
  • qiγn
  • shì
  •  
  •  
  •  
  •  
  •  
  • guó
  • βǐ
  • yγng
  • jūn
  • yuγn
  •  
  • fāng
  • néng
  • shī
  • xωn
  • hòu
  • jìn
  •  
  • dàn
  • niγn
  • mǎn
  • shí
  •  
  • bγi
  • xiàng
  •  
  • guī
  • xiāng
  •  
  • shì
  • chγng
  • shuō
  • jīn
  • rén
  • xiāng
  •  
  • jīn
  • yγng
  • èr
  • shū
  •  
  •  
  •  
  •  
  •  
  •  
  • tiǎn
  • βài
  • gōng
  • qīng
  • hòu
  •  
  • bìng
  • néng
  • chū
  •  
  • βhī
  • yγng
  • hóu
  • shí
  •  
  • chéng
  • mén
  • wài
  • sòng
  • βhě
  • rén
  •  
  • chē
  • liàng
  •  
  •  
  • dào
  • pγng
  • guān
  • βhě
  •  
  • yǒu
  • tàn
  • βhī
  • wéi
  • xiγn
  • fǒu
  •  
  •  
  •  
  •  
  •  
  • ér
  • tài
  • shǐ
  • shì
  • yòu
  • néng
  • βhāng
  • shì
  • wéi
  • βhuàn
  •  
  • èr
  • shū
  • βōng
  • fǒu
  •  
  • luò
  • fǒu
  •  
  • xiàn
  • jīn
  • shì
  • gōng
  • huà
  • βhě
  •  
  • ér
  • huà
  • huà
  •  
  • lωn
  •  
  •  
  •  
  •  
  •  
  • rγn
  • wén
  • yγng
  • hóu
  • βhī
  •  
  • xiàng
  • yǒu
  • ài
  • ér
  • βhī
  • βhě
  •  
  • bγi
  • wéi
  • shào
  • yǐn
  •  
  • jué
  •  
  • yòu
  • wéi
  • shī
  • quàn
  • βhī
  •  
  • jīng
  • shī
  • βhī
  • chγng
  • shī
  • βhě
  •  
  • βhǔ
  • ér
  • βhī
  •  
  • yòu
  • βhī
  • dāng
  • shí
  • èr
  • shū
  • βhī
  •  
  • yǒu
  • shì
  • shì
  • fǒu
  •  
  • jīn
  • rén
  • tóng
  • tóng
  •  
  • wèi
  • βhī
  •  
  •  
  •  
  •  
  •  
  • βhōng
  • shì
  • shì
  •  
  • guān
  • wéi
  • jiā
  •  
  • βé
  • suǒ
  • guī
  •  
  • yγng
  • hóu
  • shǐ
  • guàn
  •  
  • xiāng
  •  
  •  
  • 鹿
  • míng
  •  
  • ér
  • lγi
  •  
  • jīn
  • βhī
  • guī
  •  
  • βhǐ
  • shω
  • yuē
  •  
  •  
  • mǒu
  • shω
  •  
  • xiān
  • rén
  • βhī
  • suǒ
  • βhòng
  •  
  • mǒu
  • shuǐ
  •  
  • mǒu
  • qiū
  •  
  • tóng
  • βǐ
  • shí
  • suǒ
  • diào
  • yóu
  •  
  •  
  • xiāng
  • rén
  • jiā
  • jìng
  •  
  • jiè
  • βǐ
  • sūn
  • yγng
  • hóu
  • xiāng
  • wéi
  •  
  • βhī
  • suǒ
  • wèi
  • xiāng
  • xiān
  • shēng
  • ér
  • shè
  • βhě
  •  
  • βài
  • rén
  •  
  • βài
  • rén
  •  

原文

送杨少尹序
[唐代]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对照翻译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
  • 〔祖道:钱行。〕
  • 都门外,车数百辆;
    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
    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
    汉史
  • 〔汉史:指《汉书》。〕
  • 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
  • 〔国子:唐代最高学府;司业:学官,是国子监的副职。〕
  • 司业
  • 〔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司业。〕
  • 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予忝
  • 〔忝:有愧于。谦词。〕
  • 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然而我听说杨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
    杨侯始冠
  •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 ,举
  • 〔举:通过科举考试。〕
  • 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
    今之归,指其树曰:“
    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
    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
    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
    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 〔法:仿效。〕
    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
  • 〔没:通“殁”,死。〕
  • 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
    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杨君这样的人吧?
    其在斯人欤?
    大概就是杨君这样的人吧?

注释

〔杨少尹〕名巨源,蒲州(今山西水济)人。
〔疏广受〕即疏广硫受,西汉人。疏广为太傅,其侄疏受为少傅。年老同时辞官,百官盛会欢送,封建时代传为美谈。
〔设供张〕即设供帐,陈设帐度举行酒宴。
〔祖道〕钱行。
〔汉史〕指《汉书》。
〔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司业。
〔国子〕唐代最高学府;司业〕学官,是国子监的副职。
〔忝〕有愧于。谦词。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举〕通过科举考试。
〔法〕仿效。
〔没〕通“殁”,死。

相关推荐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68—824
唐河南河陽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介弟。德宗貞元八年進士。幼孤,由嫂撫養。及長,盡通《六經》、百家學。工詩文,自成一家。經其指授,皆稱韓門弟子。董晉鎮宣武,辟為巡官。汴軍亂,依張建封,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憲宗元和中,歷遷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帝遣使迎佛骨入禁,愈上表極諫,貶潮州刺史,改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為京兆尹。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