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
〔对〕回答。
〔楚子〕楚庄王,公元前六一三年至前五九一年在位。
〔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五二五年)为晋所并。
〔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
〔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疆〕边境。
〔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六〇六年至前五八六年在位。
〔劳〕慰劳。
〔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图〕画。
〔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
〔金〕指青铜。
〔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
〔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百物;万物。
〔备〕具备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
〔螭魅(chimèi)〕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
〔罔两(wǎngliǎng)〕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
〔用〕因。
〔协〕和协。
〔休〕荫庇,保佑。
〔昏德〕昏乱的行为。
〔祀〕年。与“载”同义。
〔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一一)奸回;奸恶邪僻。
〔(一二)祚(zuò)〕赐福,保佑。
〔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
〔止(zhi-)〕限度,极限。
〔(一三)成王〕周成王。
〔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
〔郏鄏(jiárǔ)〕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
〔卜世(bǔ-)〕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
〔卜年〕谓所得之年。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