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曾国藩诫子书拼音版

曾国藩诫子书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04:44

全文注音

  • zēng
  • guó
  • fān
  • jiè
  • shū
  •  
  • qīng
  •  
  • zēng
  • guó
  • fān
  •  
  •  
  •  
  •  
  • yuγ
  • shèn
  • xīn
  • ān
  •  
  •  
  •  
  •  
  • xiū
  • zhī
  • dào
  •  
  • βù
  • nán
  • yǎnɡ
  • xīn
  •  
  • xīn
  • zhī
  • yǒu
  • shàn
  • zhī
  • yǒu
  • è
  •  
  • ér
  • néng
  • shí
  • yωng
  •  
  • wéi
  • shàn
  • è
  •  
  • wèi
  • zhī
  •  
  • fānɡ
  • cùn
  • zhī
  • fǒu
  •  
  • gài
  • rén
  • suǒ
  • zhī
  •  
  • ér
  • zhī
  • zhī
  •  
  •  
  • xué
  •  
  • zhī
  •  
  • chénɡ
  •  
  • zhāng
  •  
  • liǎng
  • yán
  •  
  • shèn
  •  
  •  
  • guǒ
  • néng
  • hào
  • shàn
  • hào
  • hǎo
  •  
  • è
  • è
  • xiù
  •  
  • rén
  •  
  • cún
  • tiān
  •  
  •  
  • xué
  •  
  • zhī
  • suǒ
  • wèi
  •  
  • qiè
  •  
  •  
  •  
  • zhōng
  • yōng
  •  
  • zhī
  • suǒ
  • wèi
  •  
  • jiè
  • shèn
  •  
  •  
  • kǒnɡ
  •  
  •  
  • jiγ
  • néng
  • qiè
  • shí
  • xíng
  • zhī
  •  
  • zγng
  • zhī
  • suǒ
  • wèi
  •  
  • fǎn
  • ér
  • suō
  •  
  •  
  • βèng
  • zhī
  • suǒ
  • wèi
  •  
  • yǎng
  • kuì
  •  
  •  
  • zuω
  •  
  •  
  • suǒ
  • wèi
  •  
  • yǎnɡ
  • xīn
  • βω
  • shàn
  • ɡuǎ
  •  
  •  
  • jiγ
  • wài
  • shì
  •  
  •  
  •  
  •  
  •  
  • néng
  • shèn
  •  
  • nèi
  • shěng
  • jiù
  •  
  • duì
  • tiān
  • zhì
  • guǐ
  • shén
  •  
  • duàn
  • xíng
  • yǒu
  • qiè
  • xīn
  • něi
  • zhī
  • shí
  •  
  • rén
  • nèi
  • kuì
  • zhī
  • shì
  •  
  • tiān
  • jūn
  • tài
  • rán
  •  
  • xīn
  • cháng
  • kuài
  • kuān
  • píng
  •  
  • shì
  • rén
  • shγnɡ
  • qiánɡ
  • zhī
  • dào
  •  
  • xún
  • zhī
  • fāng
  •  
  • shǒu
  • shγn
  • zhī
  • xiān
  •  
  •  
  •  
  •  
  •  
  • èr
  • yuγ
  • zhǔ
  • jìng
  • shγn
  • qiáng
  •  
  •  
  •  
  •  
  •  
  • jìng
  •  
  • zhī
  •  
  • kǒng
  • βén
  • chí
  • jiào
  • rén
  •  
  • chūn
  • qiū
  • shì
  • chánɡ
  • yán
  • zhī
  •  
  • zhì
  • chéng
  • zhū
  • qiān
  • yán
  • wàn
  • zhǐ
  •  
  • nèi
  • ér
  • zhuān
  • jìng
  • chún
  •  
  • wài
  • ér
  • zhěnɡ
  • yán
  •  
  • jìng
  • zhī
  • gōng
  •  
  • chū
  • βén
  • jiàn
  • bīn
  •  
  • shǐ
  • 使
  • βín
  • chéng
  •  
  • jìng
  • zhī
  • xiànɡ
  •  
  • xiū
  • ān
  • bǎi
  • xìng
  •  
  • gōng
  • ér
  • tiān
  • xià
  • píng
  •  
  • jìng
  • zhī
  • xiào
  • yàn
  •  
  • chéng
  • zi
  • wèi
  •  
  • shàng
  • xià
  • ɡōnɡ
  • jìnɡ
  •  
  • tiān
  • wèi
  •  
  • wàn
  •  
  •  
  • líng
  • zhì
  •  
  • cōng
  • βíng
  • ruì
  • zhì
  •  
  • jiγ
  • yóu
  • chū
  •  
  • shì
  • tiān
  • xiǎng
  •  
  •  
  • gài
  • wèi
  • jìng
  • βěi
  • bèi
  •  
  •  
  •  
  •  
  •  
  • wèi
  •  
  • jìng
  •  
  • qiè
  • jìn
  • zhī
  • xiào
  •  
  • yóu
  • zài
  • néng
  • rén
  • zhī
  • huì
  •  
  • jīn
  • hái
  • zhī
  • shù
  •  
  • zhuāng
  • jìng
  • qiáng
  •  
  • ān
  • tōu
  •  
  • jiγ
  • rán
  • zhī
  • zhγng
  • yìng
  •  
  • suī
  • yǒu
  • shuāi
  • nián
  • bìng
  •  
  • tán
  • βiào
  • xiàn
  • zhī
  • shí
  •  
  • zhàn
  • zhèn
  • wγi
  • zhī
  •  
  • jué
  • shén
  • wèi
  • zhī
  • sǒng
  •  
  • wèi
  • zhī
  • zhèn
  •  
  • zhī
  • jìng
  • néng
  • shǐ
  • 使
  • rén
  • shγn
  • qiáng
  •  
  • ruω
  • rén
  • zhωnɡ
  • ɡuǎ
  •  
  • shì
  • xiǎo
  •  
  • ɡōnɡ
  • jìnɡ
  •  
  • néng
  • xiè
  • βàn
  •  
  • shγn
  • zhī
  • qiánɡ
  • jiàn
  •  
  • yωu
  •  
  •  
  •  
  •  
  •  
  • sān
  • yuγ
  • qiú
  • rén
  • rén
  • yuè
  •  
  •  
  •  
  •  
  • fán
  • rén
  • zhī
  • shγng
  •  
  • jiγ
  • tiān
  • zhī
  • chéng
  • xìng
  •  
  • tiān
  • zhī
  • chéng
  • xíng
  •  
  • βín
  •  
  • běn
  • nǎi
  • tóng
  • chū
  • yuán
  •  
  • ruω
  • dàn
  • zhī
  •  
  • ér
  • zhī
  • rén
  • βín
  • ài
  •  
  • shì
  • běn
  • yuán
  • zhī
  • dào
  • bèi
  • ér
  • shī
  • zhī
  •  
  • zhì
  • zūn
  • guān
  • hωu
  •  
  • gāo
  • rén
  • shàng
  •  
  • yǒu
  • zhěng
  • βín
  •  
  • jiù
  • βín
  • zhī
  •  
  • shū
  • xué
  •  
  • zhī
  •  
  • yǒu
  • jué
  • hωu
  • zhī
  •  
  • jué
  • hωu
  • jué
  • zhī
  •  
  • ruω
  • dàn
  • zhī
  • liǎo
  •  
  • ér
  • zhī
  • jiào
  • yǎnɡ
  • shù
  • huì
  •  
  • shì
  • tiān
  • zhī
  • suǒ
  • hωu
  • zhě
  •  
  • shèn
  •  
  • kǒng
  • βén
  • jiào
  • rén
  •  
  • βω
  • qiú
  • rén
  •  
  • ér
  • zuì
  • qiè
  • zhě
  •  
  • βω
  • yào
  •  
  • rén
  •  
  •  
  • rén
  •  
  • shù
  •  
  • zhě
  •  
  • rén
  • bǎi
  • yǒu
  •  
  • jiǎ
  • wài
  • qiú
  •  
  • zhě
  • bèi
  •  
  • guì
  • rén
  • dγnɡ
  • ɡāo
  •  
  • qún
  • shān
  • yìng
  •  
  • rén
  • shú
  •  
  • ruω
  • néng
  • tuī
  • rén
  • rén
  •  
  • tóng
  • chūn
  •  
  • hωu
  • shì
  • lùn
  • qiú
  • rén
  • zhě
  •  
  • βω
  • jīng
  • zhāng
  • zhī
  •  
  • 西
  • βíng
  •  
  •  
  • shì
  • βín
  • bāo
  •  
  • hóng
  • qún
  • lún
  •  
  • jiγ
  • shì
  • tiān
  • zhě
  • xìng
  • fèn
  • dānɡ
  • rán
  • zhī
  • shì
  •  
  •  
  • nǎi
  • wèi
  • zhī
  • rén
  •  
  •  
  • yuγ
  • bèi
  •  
  • yuγ
  • zéi
  •  
  • chéng
  • shuō
  •  
  • suī
  • jìn
  • tiān
  • xià
  • zhī
  • rén
  •  
  • jìn
  • tiān
  • xià
  • zhī
  • rén
  •  
  • ér
  • zγng
  • shàn
  • láo
  • zhī
  • yán
  •  
  • rén
  • yǒu
  • yuè
  • ér
  • guī
  • zhī
  • zhě
  •  
  •  
  •  
  •  
  •  
  • yuγ
  • láo
  • shén
  • qīn
  •  
  •  
  •  
  •  
  • fán
  • rén
  • zhī
  • qíng
  •  
  • βω
  • hào
  • ér
  • láo
  •  
  • lùn
  • guì
  • jiàn
  • zhì
  • lǎo
  • shào
  •  
  • jiγ
  • tān
  • ér
  • dàn
  • láo
  •  
  • jīn
  • zhī
  • suǒ
  • tóng
  •  
  • rén
  • suǒ
  • zhuó
  • zhī
  •  
  • suǒ
  • jìn
  • zhī
  • shí
  •  
  • suǒ
  • xíng
  • zhī
  • shì
  •  
  • suǒ
  • yωng
  • zhī
  • xiānɡ
  • chèn
  •  
  • páng
  • rén
  • wěi
  • zhī
  •  
  • guǐ
  • shén
  • zhī
  •  
  • wéi
  • shí
  •  
  • ruω
  • nónɡ
  • zhī
  •  
  • zhōnɡ
  • suì
  • qín
  • dωng
  •  
  • chénɡ
  • shù
  • shí
  • zhī
  •  
  • shù
  • chǐ
  • zhī
  •  
  • ér
  • guì
  • zhī
  • jiā
  •  
  • zhōnɡ
  • suì
  •  
  • yínɡ
  •  
  • ér
  • shí
  • zhγn
  • xiū
  •  
  • jǐn
  • xiù
  •  
  • hān
  • huàn
  • gāo
  • βián
  •  
  • bǎi
  • nuω
  •  
  • tiān
  • xià
  • zuì
  • píng
  • zhī
  • shì
  •  
  • guǐ
  • shén
  • suǒ
  •  
  • néng
  • jiǔ
  •  
  • zhī
  • shènɡ
  • jūn
  • xián
  • xiàng
  •  
  • ruω
  • tāng
  • zhī
  • βèi
  • dàn
  • xiǎn
  •  
  • wén
  • wáng
  • huánɡ
  •  
  • zhōu
  • gōng
  •  
  • zuω
  • dài
  • dàn
  •  
  • gài
  • shí
  • qín
  • láo
  •  
  •  
  •  
  • piān
  •  
  • tuī
  • zhī
  • qín
  • shωu
  • 寿
  • kǎo
  •  
  • yāo
  • wánɡ
  •  
  • shuǎnɡ
  •  
  • wèi
  • shγn
  •  
  • cāo
  •  
  • βó
  • liàn
  • jīn
  • ɡǔ
  •  
  • kùn
  • zhī
  • βiǎn
  • xínɡ
  •  
  • cāo
  • xīn
  • wγi
  •  
  • ér
  • hωu
  • zγng
  • zhì
  • huì
  • ér
  • cháng
  • cái
  • shí
  •  
  • wèi
  • tiān
  • xià
  •  
  •  
  • huω
  •  
  • yǐn
  • wéi
  •  
  • zhī
  • zhōu
  • chéng
  • zài
  •  
  • ɡuω
  • βén
  •  
  • βω
  • zhī
  • βó
  • dǐng
  • fǎng
  • zhǒng
  •  
  • tiān
  • xià
  •  
  • jiγ
  • jiǎn
  • fèng
  • shγn
  •  
  • ér
  • qín
  • jiù
  • βín
  •  
  • xún
  • hào
  • chγng
  •  
  • βω
  • zhī
  • xíng
  •  
  • qín
  • láo
  •  
  • jūn
  • xīnɡ
  • lái
  •  
  • βěi
  • jiàn
  • rén
  • yǒu
  • cái
  •  
  • nénɡ
  • nài
  • jiān
  • zhě
  •  
  • jiàn
  • yωng
  • rén
  •  
  • jiàn
  • chγnɡ
  • shí
  •  
  • jué
  • cái
  •  
  • guàn
  • zuω
  • láo
  • zhě
  •  
  • jiγ
  • tuω
  • shí
  •  
  • dωng
  • jiù
  •  
  • qín
  • shωu
  • 寿
  •  
  • yāo
  •  
  • qín
  • yǒu
  • cái
  • ér
  • jiàn
  • yωng
  •  
  • nénɡ
  • ér
  • jiàn
  •  
  • qín
  • βín
  • ér
  • shén
  • qīn
  • yǎnɡ
  •  
  • rén
  • ér
  • shén
  • guǐ
  • xīn
  •  
  • shì
  • jūn
  • wéi
  • rén
  • shén
  • suǒ
  • pínɡ
  •  
  • βω
  • láo
  •  
  •  
  •  
  •  
  •  
  • shuāi
  • nián
  • duō
  • bìng
  •  
  • βù
  • shγn
  •  
  • wàn
  • nán
  • wǎn
  • huí
  •  
  • zhū
  • zhí
  • bèi
  •  
  • shγn
  • qiánɡ
  • zhuànɡ
  • zhě
  • shǎo
  •  
  • zhī
  • jūn
  •  
  • xiū
  • zhì
  • jiā
  •  
  • néng
  • xīn
  • ān
  • shγn
  • qiáng
  • ér
  • hωu
  • yǒu
  • zhèn
  • xīnɡ
  • zhī
  • xiàng
  •  
  • shǐ
  • 使
  • rén
  • yuè
  • shén
  • qīn
  • ér
  • hωu
  • yǒu
  • pián
  • zhī
  • xiáng
  •  
  • jīn
  • shū
  • tiáo
  •  
  • lǎo
  • nián
  • yωng
  • jǐng
  •  
  • suì
  • zhī
  • qiān
  •  
  • bìng
  • lìng
  • èr
  • βiǎn
  •  
  • βěi
  • tiáo
  • xiāng
  •  
  • βěi
  • yuè
  • zhōng
  • tiáo
  • xiāng
  •  
  • réng
  • zhū
  • zhí
  • gωng
  • shǒu
  •  
  • yǒu
  • chénɡ
  • yān
  •  

原文

曾国藩诫子书
[清代]曾国藩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馀,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对照翻译

      一曰慎独则心安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自修之道,最难的是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内心既然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却不能真心实意地用力,努力行善除恶,那就是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内心是否自欺,这是别人所无法知道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所以《大学》的“诚意”这一章,两次提到“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如果真的能像爱美色一样爱善,像讨厌不好的气味一样憎恨恶,努力克服私欲,维护公理,那么《大学》里所说的“自慊”,《中庸》里所说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就都能切实实行了。
    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即如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很正直”,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养心没有比减少欲望更重要的”,也都是这个意思。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所以只要能慎独,自我反省就不会内疚,内心就可以对得起天地和鬼神的质疑,绝对不会有行为不能让自己的内心满意而心情沮丧的时候。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人,如果没有任何一件事会令自己的内心觉得惭愧,那就会内心坦荡,内心常常愉快自足而宽厚平和,是人生最重要的自强之道,最重要的寻乐法门,是修身第一要紧的事。
      二曰主敬则身强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
      “敬”这个字,孔门拿来教育人,春秋时期的士大夫也常常说“敬”。
    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到了程子和朱子,那可就是千言万语都离不开这个“敬”字。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
    内心专静纯一,外表整齐严肃,是“敬”的功夫;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
    出门就好像是要见身份极贵重的宾客一样端庄,使唤人民就好像是要参与国家最重大的祭祀典礼活动一样庄重,是“敬”的气象;
    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自己修身来安定百姓,恭敬而令天下太平,是“敬”的效果和验证。
    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程子说“上下都能恭敬,那天地就会在自己的轨道运转,万物就会生长发育良好,气息没有一处不和谐,麟、凤、龟、龙四种灵物都会出现,聪明睿智,都从这里生出,用这来侍奉上天祭祀上帝”,是说只要做到“敬”,就什么美好都会具备。
      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
      庄严恭敬就会日益刚强,安乐放纵就会日益苟且,这都是自然而然的验证。
    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
    虽然是年老多病,我一遇到参与重大典礼祭祀活动时,或者战场上军事危急时,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全神贯注,精神振作。
    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
    这足以让我们知道“敬”能够让人身心变强。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如果能做到人不管是多还是少,事不管是大还是小,都能恭敬,不松懈,不怠慢,那身体会强健,又有什么可值得怀疑呢?
      三曰求仁则人悦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
      凡是人,一生下来,就得天地的理以成就他的人性,得天地的气以成就他的人形。
    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我和百姓乃至万物,在根本上都是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如果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爱人惜物,是已经违背我与百姓乃至万物同出一源的这一认识并且犯错了。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至于做大官得厚禄,处在社会顶层的人,本就有为人民解除困苦危难的责任;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读书,学习古代的经典,稍稍明白大义,就有教育后知后觉的责任。
    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如果只晓得做一个自了汉,却不知道要教育和培养黎民百姓,那就是对上天偏爱并赐给我们的才能,辜负太大。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孔子教育人,没有比求仁更重要的,而最紧要的,没有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句更要紧的。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馀,不假外求;
    能立的人自我树立而不畏惧,好比富人什么东西都有馀,不需要向外索求;
    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能达的人处处通达而不悖谬,好比贵人登高一呼,四面的群山都回应。
    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人,谁不想自己能有所树立能腾达呢,如果能推己及人,也让别人能树立能腾达,那就是和万物一起欣欣向荣了。
    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
    后世讲求仁的,没有比张子《西铭》讲得更精微了。
    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
    将世人视为我的同胞,将万物视为我的同类,广泛救济众人,都是侍奉上天的人天赋本性决定的理所当然该做的事。
    必如此,乃可谓之人;
    必须这样,才能算是人;
    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
    不这样,就是违背道德,就是贼人。
    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如果真能做到《西铭》里说的那样,那即便是让天下人都能树立,让天下人都能腾达,也竟没有什么功德和劳苦值得拿来说,人哪里会有不喜欢不依附的呢?
      四曰习劳则神钦
      四曰习劳则神钦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
      凡是人,没有不贪图安逸而憎恶辛劳的。
    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不管是高贵还是贫贱、聪明还是愚蠢,年老还是年轻,都贪图安逸而畏惧辛劳,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人,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饭菜,和一天所做的事、所付出的力如果相称,那旁人就会认同他,鬼神也会赞许他,认为他自食其力。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
    耕种的农民、织布的妇女,终年勤劳,才收获几石粟,几尺布;
    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而富贵人家,终年逸乐,什么工作也不做,却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绫罗绸缎,高枕无忧,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所不赞许,这样能维持长久吗?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古代的圣德君王和贤明宰相,譬如商汤王每天早起努力向上,周文王勤于政事太阳偏西都来不及吃饭,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地辛勤工作,都是无时无刻不用勤劳来自我勉励。
    《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
    《尚书·无逸》一篇,推论出勤劳就长寿,逸乐就夭折,商代的君王无不如此。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
    从个人角度来说,一定要学习具体的技能,磨炼自己的筋骨,遇到困难迎头而上,竭尽全力用心思考,然后才能增长智慧和才干。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从天下的角度来说,则一定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将解除他们的痛苦视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将任何一个老百姓不得其所,视作自己的罪过。
    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
    大禹治水,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三过家门而不入;
    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墨子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了,不辞辛苦地帮助天下人。
    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都是奉养自身最俭朴,而救助百姓最勤快。
    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所以荀子喜欢讲述和称赞大禹和墨子的事迹,是因为他们勤劳为民。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
    起兵以来,每每见到人有一项才干一种技能,能吃苦耐劳的,没有不被人重用,不被时代称许的。
    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
    那些没有任何才干和技能、不习惯辛苦劳作的,都被时代唾弃,乃至会饿死冻死。
    故勤则寿,逸则夭;
    所以勤劳就长寿,逸乐就短命;
    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
    勤劳就有才能而被重用,逸乐就没有才能而被抛弃;
    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勤劳就能广泛帮助人民而令神灵认同赞许,逸乐就对人毫无帮助而神鬼都不愿意接受。
    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所以君子想要被人和神所认同,没有比勤劳更要紧的。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
      我年老多病,眼病日益严重,绝无挽回的馀地。
    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
    你们和几位侄子们,身体强壮的少。
    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
    古时候的君子,自修和治家,一定能内心安宁身体强健,有振兴的气象,一定能让众人喜欢、神灵赞许,有各种祥瑞纷至沓来。
    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
    现在写这四条日课,老年用来自我戒惧,以补救从前的过错。
    并令二子各自勖勉。
    并且让两个儿子各自勉励。
    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
    每天晚上拿这四条相互要求,每月月底拿这四条相互考核。
    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也希望侄子们能共同遵守,达到有所成就的目的。
      
      

相关推荐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11—1872
清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道光十八年進士。授檢討,累擢為禮部侍郎。咸豐初在籍奉命幫辦團練,旋編為湘軍。四年,湘軍出戰。發布《討粵匪檄》。數年間,攻占武漢、九江等重鎮。十年,江南大營再潰,太平軍東取蘇、常。清廷乃授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十一年,占安慶。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復命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后曾國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鴻章練淮軍自上海攻蘇、常,皆受成于國藩。同治三年,以湘軍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復督兵戰捻軍,無功。與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局;從容閎之議,選派首批學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學士任直隸總督。九年,辦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國強盛,殺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協。旋還任兩江,卒于官。謚文正。論學謂義理、考據、詞章缺一不可。所選《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頗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二:》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大辞海》:曾国藩(1811—1872)清政治家、文学家。字涤生,原名子城,字伯涵,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授检讨。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咸丰二年底(1853年初)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十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授协办大学士。同治三年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后回两江总督任。同治七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回任两江总督。后病卒于南京。工古文,拓桐城派之域,开湘乡派。亦工诗,宗法黄庭坚,兼取李商隐,对晚清宋诗派有较大影响。有《曾文正公全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