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征〕行,此指行役。
〔徂〕往,前往。
〔艽野〕荒远的边地。
〔二月〕指周正二月,即夏正之十二月。
〔初吉〕上旬的吉日。
〔载〕乃,则。
〔离〕经历。
〔毒〕痛苦,磨难。
〔共〕通“恭”,此指恭谨尽心。
〔罪罟〕指法网。罟,网;罪,捕鱼竹网。二字并列,犹云网罟。
〔除〕除旧,指旧岁辞去新年将到。
〔曷〕何,何时。
〔云〕语助词。
〔其〕将。
〔还〕回去。
〔聿云〕二字均语助词。
〔莫〕古“暮”字。岁暮即年终。
〔孔庶〕很多。
〔惮〕通“瘅”,劳苦。
〔不暇〕不得闲暇。
〔睠睠〕即“眷眷”,恋慕。
〔奥〕“燠”之假借,温暖。
〔蹙〕急促,紧迫。
〔萧〕艾蒿。
〔菽〕豆类。
〔诒〕通“贻”,遗留。
〔伊〕此,这。
〔戚〕忧伤,痛苦。
〔兴言〕犹“薄言”,语首助词。一说“兴”,意谓起来,·言·即焉。
〔出宿〕不能安睡。一说到外面去过夜。
〔反覆〕指不测之祸。
〔恒〕常。
〔安处〕安居,安逸享乐。
〔靖〕敬。
〔共〕通“恭”,奉,履行。
〔位〕职位,职责。
〔与〕亲近,友好。一说通“举”,行为,举止。
〔式〕乃,则。
〔榖〕善,此指福。
〔以〕与。
〔女〕汝。
〔介〕借为“匄”(gài),给予。
〔景福〕犹言大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