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己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1)选自李贽《续焚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芝佛院,寺院名,在今湖北麻城龙湖北岸。作者曾在这里著书讲学。
(2)李贽(1527—1602):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3)老、佛:指道教和佛教。
(4)异端: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
(5)以:因为。
(6)熟:熟悉,知道。
(7)儒先:先儒,儒家先辈。
(8)圣则吾不能: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我还当不上圣人。
(9)居谦:表示谦虚。
(10)攻乎异端:出自《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一说是学习、研究,一说是批判。
(11)臆度:主观推测。
(12)小子:后生晚辈。
(13)蒙聋:这里是昏乱模糊的意思。
(14)徒诵其言:只是背诵他的话。己知其人:已经知道他这个人。这里是讽刺那些儒家的先辈只知背诵几句孔子的话,其实并不了解孔子这个人。
(15)从众:追随于一般人之后。
(16)圣之:把孔子当成圣人。
(17)事之:供奉孔子的像。
李贽(1527年(丁亥年)11月23日~1602年(壬寅年)5月7日),明代历史人物,别名温陵居士,百泉居士,出生于福建泉州府,主要成就为反对八股文、倡导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