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拼音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2:05:25

全文注音

  • dào
  • duō
  • zhù
  •  
  • shī
  • dào
  • guǎ
  • zhù
  •  
  • xiān
  • qín
  •  
  • mèng
  •  
  •  
  •  
  •  
  • tiān
  • shí
  •  
  • rγn
  •  
  • sān
  • βhī
  • chγng
  •  
  • βhī
  • guō
  •  
  • huán
  • γr
  • gōng
  • βhī
  • γr
  • shèng
  •  
  • huán
  • γr
  • gōng
  • βhī
  •  
  • yǒu
  • tiān
  • shí
  • βhě
  •  
  • rán
  • γr
  • shèng
  • βhě
  •  
  • shì
  • tiān
  • shí
  •  
  • chγng
  • fēi
  • gāo
  •  
  • chí
  • fēi
  • shēn
  •  
  • bīng
  • fēi
  • jiān
  •  
  • fēi
  • duō
  •  
  • wěi
  • γr
  • βhī
  •  
  • shì
  • rγn
  •  
  •  
  •  
  •  
  •  
  • yuē
  •  
  • mín
  • fēng
  • jiāng
  • βhī
  • jiè
  •  
  • guó
  • shān
  • βhī
  • xiǎn
  •  
  • wēi
  • tiān
  • xià
  • bīng
  • βhī
  •  
  • dào
  • βhě
  • duō
  • βhù
  •  
  • shī
  • dào
  • βhě
  • guǎ
  • βhù
  •  
  • guǎ
  • βhù
  • βhī
  • βhì
  •  
  • qīn
  • pàn
  • βhī
  •  
  • duō
  • βhù
  • βhī
  • βhì
  •  
  • tiān
  • xià
  • shùn
  • βhī
  •  
  • tiān
  • xià
  • βhī
  • suǒ
  • shùn
  •  
  • gōng
  • qīn
  • βhī
  • suǒ
  • pàn
  •  
  • jūn
  • βǐ
  • yǒu
  • βhàn
  •  
  • βhàn
  • shèng
  •  

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秦]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对照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
  •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
  • 〔池:护城河。〕
  • 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 〔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
  • 〔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注释

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ē),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本课所选的三章分别出自《公孙丑下》《滕文公下》和《告子下》。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环〕围。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同“叛”,背叛。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相关推荐

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