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有今宵月,尽上江楼独病眠。
寂寞竹窗闲不闭,夜深斜影到床前。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生卒年不详)洪州钟陵(今江西南昌)人。登进士第。贞元初,寓居钟陵郭北之龙沙,时江西观察使李兼﹑从事权德舆均曾往游,与之唱和。元和中,为四川从事。八年秋冬间,途经江陵,拟转赴长安,访故交元稹,稹曾托其致书白居易。旋应辟在湖南任判官,长安之行未果。九年夏,府罢,至朗州访刘禹锡,拟回江西千谒观察使裴堪,禹锡有《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诗。“湘阳”二字有讹,岑仲勉改为“襄阳”。且以裴二十三为裴谊(见《唐人行第录·裴二十三谊》条),误。十年冬,至江州,时白居易新贬至江州司马任,始获奉元稹所寄书。十三年春,白居易赴忠州刺史任,过洪州,与之相值,赋《洪州逢熊孺登》诗以赠。长庆间,转赴湖南,有《题逍遥楼伤故韦大夫》诗。终于藩镇从事。孺登诗以七言绝句为多,辛文房谓其“下笔言语妙天下”(《唐才子传》)。就现存诗观之,似属过誉之词。《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熊孺登集》一卷,今佚。《全唐诗》卷四七六编其诗为一卷。事迹见白居易《与微之书》﹑《唐诗纪事》卷四三﹑《唐才子传校笺》卷六等。(吴汝煜)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唐洪州鐘陵人。登進士第。憲宗元和中,為西川從事。十年,元稹薦其至江州謁見白居易。歷湘陽判官。十三年,罷歸鐘陵。以能詩名,與劉禹錫、靈澈、費冠卿等有唱和。有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年不詳。洪州鐘陵(今江西南昌)人。登進士第。憲宗元和中為西川從事。十年(815)曾持元稹書札至江州會見白居易(詳白居易《與微之書》),歷湘陽(疑訛)判官。十三年(818)罷歸鐘陵。白居易罷江州司馬至洪州,有詩相贈。與劉禹錫、費冠卿、靈澈相唱和。事跡散見劉禹錫《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詩、《唐詩紀事》卷四三、《唐才子傳》卷六。辛文房謂其“下筆言語妙天下”。《湘江夜泛》、《經古墓》等詩較傳誦。《全唐詩》存詩1卷。
《唐诗汇评:》熊孺登,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贞元中,居洪州部北龙沙,李兼、戴叔伦、权德舆均与之游宴唱和。元和中,累辟使府。八年,府罢归钟陵。过朗州,刘禹锡有诗送之。后复为剑南西川节度府从事,归江西过九江,与白居易相遇。后不知所终。孺登工诗,《全唐诗》存诗一卷。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江西通志引《豫章书》:》熊孺登……有诗名,与白乐天、刘梦得相唱和。白有《洪州逢孺登》诗云:“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刘有《送孺登归钟陵》诗云:“箧留马卿赋,袖有刘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