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为〕做。这里指雕刻。
〔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木〕树木。
〔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贻(yí)〕赠。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jī),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嘉鱼东北。云,句末语气词。
〔有奇(jī)〕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慢慢地。兴,起。
〔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
〔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
〔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佛印(1032—1098)〕宋代名僧,苏轼的朋友。
〔鲁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苏轼的朋友。
〔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卷端〕指手卷的右端。下文“卷末”,指手卷的左端。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
〔诎(qū)〕弯曲。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shù)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舟子〕撑船的人。
〔椎(chuí)髻〕形状像椎的发髻。椎,敲击的器具,一端较大或呈球形。
〔衡〕同“横”。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
〔天启壬戌(rénxū)〕天启壬戌年,即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1627)。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今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了了〕清楚明白。
〔篆(zhuàn)章〕篆字图章。
〔丹〕朱红。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明浙江嘉善人,字子敬,魏大中長子。諸生。大中忤宦官被逮,學洢微服隨行,刺探起居。抵都后,變姓名匿旅舍,百計營救。父死后,扶柩歸,日夜號泣而卒。崇禎初詔旌為孝子。生平好學工文,有《茅簷集》。
檇李詩繫·卷十九:學洢字子敬忠節公長子少負異質下筆數千言立就父遭璫禍被逮之日天大雷電風吼水立邑中聚而送者千人洢徒跣攀號欲隨以北忠節曰覆巢有完卵耶父子俱碎無為也洢乃?服間行尾緹騎抵國門邏卒四布遂變姓名匿旅邸晝伏夜出詭稱家僮入獄省視哭失聲獄吏揮之出叩當途父執或拒不見未幾忠節死獄中洢匍匐飲血扶櫬而歸歸而朝夕號泣未嘗入寢室哭而病病復哭每至丙夜淚盡舌枯家人以漿進卻之曰詔獄中誰夜半而進之漿者竟以哀死私諡孝烈崇禎改元忠節贈?而洢殉父事亦得上聞父子忠孝皎然千古矣所著詩賦雜文共八卷曰茅簷集其詩近古淡一派時而詭異又似錦囊中物然其所以不朽者豈在區區巻帙哉
《大辞海》:魏学洢(?—约1626)明散文家。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诸生。少卓荦不群。父魏大中以疏劾魏忠贤被诬下狱,乃微服变姓名刺探起居。大中被害后,他扶灵柩归里,以哀毁过度而卒。乡人私谥孝烈先生。工古文。有《茅檐集》。
《中国文学大辞典》:明代散文家。字子敬,嘉善(今属浙江)人。魏大中子。诸生。大中被逮,微服入都,刺探起居,称贷以完父赃,赃未竟而大中毙于狱中,扶榇归,晨夕号泣死。时人莫不哀之。魏学洢好学工文。他的散文善于描绘情状。《核舟记》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微雕艺术家王叔远在核桃上雕刻出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表现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微雕艺术的精湛。《诉父冤书》生动有力地描写了宦官横行、父遭折磨的惨状:“肉败蛆生,淋漓零落,肉堕阶墀者,块如碗。当此时,宁特无力图生盖亦无力觅死矣。”他的散文创作往往能不拘一格,有所发明。《雪鸿阁记》吸取欧阳修《醉翁亭记》、杜牧《阿房宫赋》两家之长,颇为评家所称赏。可惜死得过早,未能尽展其才。著有《茅檐集》。作者:尹恭弘。出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