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六国论拼音版

六国论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3 10:48:19

全文注音

  • liù
  • guó
  • lùn
  •  
  • běi
  • sòng
  •  
  • shì
  •  
  •  
  •  
  •  
  • chūn
  • qiū
  • zhī
  •  
  • zhì
  • zhàn
  • guó
  •  
  • zhū
  • hóu
  • qīng
  • xiàng
  •  
  • jiē
  • zhēng
  • yǎng
  • shì
  • móu
  •  
  • móu
  • shuì
  • βè
  •  
  • tán
  • tiān
  • diāo
  • lóng
  •  
  • jiān
  • bái
  • tóng
  • zhī
  • liú
  •  
  • xià
  • zhì
  • jiàn
  • gāng
  • dǐng
  •  
  • mγng
  • gǒu
  • dào
  • zhī
  •  
  • bīn
  •  
  • shγ
  •  
  • guǎn
  • shàng
  • zhě
  •  
  • βě
  • shèng
  • shǔ
  •  
  • yuè
  • wáng
  • gωu
  • jiàn
  • yǒu
  • jūn
  • liù
  • qiān
  • rén
  •  
  • wèi
  •  
  • tián
  • wén
  •  
  • zhào
  • shèng
  •  
  • huáng
  • xiē
  •  
  • wéi
  • jiē
  • yǒu
  • βè
  • sān
  • qiān
  • rén
  •  
  • ér
  • tián
  • wén
  • zhāo
  • zhì
  • rèn
  • xiá
  • jiān
  • rén
  • liù
  • wàn
  • jiā
  • xuē
  •  
  • xià
  • tán
  • zhě
  • qiān
  • rén
  •  
  • wèi
  • wén
  • hóu
  •  
  • yān
  • zhāo
  • wáng
  •  
  • tài
  • dān
  •  
  • jiē
  • zhì
  • βè
  • shù
  •  
  • xià
  • zhì
  • qγn
  •  
  • hàn
  • zhī
  • jiān
  •  
  • zhāng
  • ěr
  •  
  • chén
  • hào
  • duω
  • shì
  •  
  • bīn
  • βè
  • yǎng
  • jiē
  • tiān
  • xià
  • jùn
  • jié
  •  
  • ér
  • tián
  • héng
  • yǒu
  • shì
  • bǎi
  • rén
  •  
  • lüè
  • jiàn
  • zhuàn
  • zhě
  •  
  • duó
  • dāng
  • bèi
  • guān
  • ér
  • bàn
  • nóng
  •  
  • jiē
  • jiān
  • mγn
  • guó
  • zhě
  •  
  • mγn
  • zhī
  • ér
  • guó
  • βān
  •  
  •  
  •  
  •  
  •  
  • yuē
  •  
  • xiān
  • wáng
  • zhī
  • suǒ
  • néng
  • miǎn
  •  
  • guó
  • zhī
  • yǒu
  • jiān
  •  
  • yóu
  • niǎo
  • shòu
  • zhī
  • yǒu
  • zhì
  • měng
  •  
  • βūn
  • chóng
  • zhī
  • yǒu
  • shì
  •  
  • chǔ
  • tiáo
  •  
  • shǐ
  • 使
  • ān
  • chù
  •  
  • yǒu
  • zhī
  •  
  • chú
  • ér
  • jìn
  • zhī
  •  
  • shì
  • dào
  •  
  • βǎo
  • zhī
  • shì
  • biàn
  •  
  • zhī
  • liù
  • guó
  • zhī
  • suǒ
  • jiǔ
  • cún
  •  
  • ér
  • qγn
  • zhī
  • suǒ
  • wáng
  • zhě
  •  
  • gài
  • chū
  •  
  • βě
  • chá
  •  
  •  
  •  
  •  
  •  
  • zhì
  •  
  • yǒng
  •  
  • biàn
  •  
  •  
  • zhě
  • jiē
  • tiān
  • mγn
  • zhī
  • xiù
  • jié
  •  
  • lèi
  • néng
  • è
  • shγ
  • yǎng
  • rén
  •  
  • jiē
  • rén
  • yǎng
  •  
  • xiān
  • wáng
  • fēn
  • tiān
  • xià
  • zhī
  • guì
  • zhě
  • gòng
  • zhī
  •  
  • zhě
  • shī
  • zhγ
  •  
  • mγn
  • jìng
  •  
  • zhě
  • suī
  •  
  • xiān
  • wáng
  • yīn
  • shè
  •  
  • shǐ
  • 使
  • chū
  •  
  • sān
  • dài
  • shàng
  • chū
  • xué
  •  
  • zhàn
  • guó
  • zhì
  • qγn
  • chū
  • βè
  •  
  • hàn
  • hòu
  • chū
  • jùn
  • xiàn
  •  
  • wèi
  • jìn
  • lái
  • chū
  • jiǔ
  • pǐn
  • zhωng
  • zhèng
  •  
  • suγ
  •  
  • táng
  • zhì
  • jīn
  • chū
  • βē
  •  
  • suī
  • jìn
  • rán
  •  
  • duω
  • zhě
  • lùn
  • zhī
  •  
  • liù
  • guó
  • zhī
  • jūn
  • nüè
  • yòng
  • mγn
  •  
  • jiǎn
  • shǐ
  • huáng
  • èr
  • shì
  •  
  • rán
  • dāng
  • shì
  • shγ
  • bǎi
  • xìng
  • pàn
  • zhě
  •  
  • fán
  • mγn
  • zhī
  • xiù
  • jié
  • zhě
  •  
  • duω
  • βè
  • yǎng
  • zhī
  •  
  • shī
  • zhγ
  •  
  • gēng
  • fèng
  • shàng
  •  
  • jiē
  • chuγ
  • néng
  • wéi
  • zhě
  •  
  • suī
  • yuàn
  • pàn
  •  
  • ér
  • wéi
  • zhī
  • xiān
  •  
  • suǒ
  • shǎo
  • ān
  • ér
  • wáng
  •  
  •  
  •  
  •  
  •  
  • shǐ
  • huáng
  • chū
  • zhú
  • βè
  •  
  • yòng
  • zhī
  • yán
  • ér
  • zhǐ
  •  
  • bìng
  • tiān
  • xià
  •  
  • βè
  • wéi
  • yòng
  •  
  • shì
  • rèn
  • ér
  • rèn
  • rén
  •  
  • wèi
  • mγn
  • βě
  • shì
  • ér
  • zhì
  •  
  • wèi
  • cái
  •  
  • néng
  • shǒu
  • ér
  •  
  • huī
  • mγng
  • chéng
  •  
  • shā
  • háo
  • jié
  •  
  • mγn
  • zhī
  • xiù
  • zhě
  • sàn
  • ér
  • guī
  • tián
  •  
  • xiàng
  • zhī
  • shγ
  • gωng
  •  
  • wéi
  • zhī
  • zhě
  •  
  • jiē
  • ān
  • guī
  • zāi
  •  
  • zhī
  • gǎo
  • xiàng
  • huáng
  • guó
  • lǎo
  •  
  • jiāng
  • chuò
  • gēng
  • tài
  • shγ
  •  
  • qγn
  • zhī
  • luàn
  • suī
  • chéng
  • èr
  • shì
  •  
  • rán
  • shǐ
  • 使
  • shǐ
  • huáng
  • zhī
  • wèi
  • rén
  • zhě
  •  
  • shǐ
  • 使
  • shī
  • zhγ
  •  
  • qγn
  • zhī
  • wáng
  • zhì
  • ruò
  • shì
  •  
  • zòng
  • bǎi
  • wàn
  • láng
  • shān
  • lγn
  • ér
  • βě
  • zhī
  •  
  • zhī
  • jiāng
  • shì
  • rén
  •  
  • shì
  • shǐ
  • huáng
  • wéi
  • zhì
  •  
  • xìn
  •  
  •  
  •  
  •  
  •  
  • chǔ
  • hàn
  • zhī
  • huò
  •  
  • shēng
  • mγn
  • jìn
  •  
  • háo
  • jié
  •  
  • ér
  • dài
  • xiàng
  • chén
  • guò
  • zhào
  • cóng
  • chē
  • qiān
  • shèng
  •  
  • xiāo
  •  
  • cáo
  • wéi
  • zhèng
  •  
  • zhī
  • jìn
  •  
  • zhì
  • wén
  •  
  • jǐng
  •  
  • zhī
  • shì
  •  
  • lìng
  • zhì
  •  
  • rán
  •  
  • huái
  • nán
  •  
  • liáng
  • wáng
  •  
  • wèi
  •  
  • ān
  • zhī
  • liú
  •  
  • jiē
  • zhēng
  • zhì
  • bīn
  • βè
  •  
  • shì
  • zhǔ
  • wèn
  •  
  • chéng
  • qγn
  • zhī
  • huò
  •  
  • wèi
  • jué
  • néng
  • jìn
  • tiān
  • xià
  • shì
  •  
  • shǎo
  • βuān
  • zhī
  •  
  • shǐ
  • 使
  • huò
  • chū
  •  
  •  
  •  
  •  
  •  
  • ruò
  • xiān
  • wáng
  • zhī
  • zhèng
  • rán
  •  
  • yuē
  •  
  •  
  • jūn
  • xué
  • dào
  • ài
  • rén
  •  
  • xiǎo
  • rén
  • xué
  • dào
  • shǐ
  • 使
  •  
  •  
  •  
  • qγn
  • hàn
  • zhī
  • suǒ
  • zāi
  •  
  •  
  •  
  •  
  •  

原文

六国论
[北宋]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世主不问也。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岂秦汉之所及也哉?  

注释

六国:战国时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后皆被秦灭。

春秋:中国战国以前的一个历史时期,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即开始,到前481年《春秋》绝笔止。

至于:到了。战国:中国古代兼并战争剧烈的一个时期,从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到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

谋夫:专为别人出谋划策为生的人。说客:从事游说诸侯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

谈天雕龙:指驺衍、驺奭的学说,属阴阳五行家。他们以阴阳五行附会社会治乱,刘向《别录》:“驺衍之所言五德始终,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坚白同异:指战国时名辩中关于“坚白”"同异”两个争论的问题,惠施学派提出了“合异同”的论题,说“山与泽平”,夸大了事物的同一性而抹杀了其差别性。公孙龙学派提出了“离坚白”的论题,认为坚,白,石三者是分离的。眼睛只能看到白石,所以无坚,手只能触到坚石,所以无白,由此断言坚白是分离的,割裂了人的认识事物的统一性。

击剑:指赵惠文王喜剑,养剑客。《庄子·说剑》:“昔赵文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二千余人。”扛鼎,指秦武王爱好举重事。《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鸡鸣狗盗之徒:指孟尝君的门客中,有学雄鸡叫的人,有学狗叫以偷东西的人。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秦昭王请孟尝君为秦相,后又后悔,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向秦昭王的幸姬求救,幸姬要他的狐白裘(价值千金)作为报酬。可是,他的狐白裘早已献给了昭王。这时,他的门客中有一个会学狗叫的,夜入秦宫盗出狐白裘,献给幸姬,孟尝君才得以逃脱秦都。夜半,至函谷关,关不开(鸡鸣,天亮才开关),门客中有一个会学鸡叫的,他一叫,引得附近的鸡都叫,于是关门大开,孟尝君这才脱险。

宾礼:给以宾客的礼遇。

靡衣:轻软华美的服装。玉食:珍奇的美味。

馆:馆舍,这里指安置住处。

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越王勾践养士六千人。见《国语·吴语》:“越王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韦昭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君子,《史记集解》引虞翻曰:“言君养之如子。”指所养之士。

魏无忌: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安釐王异母弟,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齐田文:即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人,其父靖郭君田婴,婴卒,代父立于薛(今山东腾县东南)。舍业养士,有食客数千。赵胜:即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赵惠文王弟。信陵君之姊为平原君夫人。善养士。黄歇:即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楚国贵族,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初封淮北十二县,后改封吴(今江苏省苏州市),门下食客三千人。吕不韦:原是大商人,秦庄襄王时任丞相,太子政(即秦始皇)立,尊为相国。当其时,“战国四公子”各养士三千人,“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田文)在自己的封地里收罗侠客,逃亡罪犯六万户。任,讲信用可以相托者。侠,以力辅人者,指侠客。奸人,指逃亡罪犯。

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齐宣王喜文学游说学士,这些学士常在齐都临淄稷门之下聚会谈论政事,有千人之多。稷下,稷门之下。刘向《别录》:“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

魏文侯:魏桓子之孙,礼贤下士,国人称仁,据说秦欲伐魏,因有文侯,不敢轻易动兵。燕昭王:名平,燕王哙之子,国人拥立为王。他“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问郭隗:“我先去拜哪一位贤才呢?”郭隗说:“先从我开始吧。”传说他还筑了黄金台,招收贤士,于是乐毅等四方贤士纷纷而来。太子丹:曾在秦国作人质,归国后,欲报秦仇,使荆轲等人刺秦王。

张耳: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国著名儒生,善结交贤士。曾参加陈胜起义,项羽封他为常山王,归刘邦后,被封为赵王。陈余:大梁人,魏国著名的儒生,曾参加陈胜起义。与张耳原是朋友,后来击破张耳军,被封为代王。

厮养:为人服役,地位低微的人。厮,指劈柴,养马之役。养,指烹炊之役。

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省高青县)人。本是齐国贵族,秦末,从兄田儋起兵反秦,自立为齐王,后被汉军所破,率党徒五百余人逃往海岛。汉高祖刘邦命他到洛阳,他被迫前往,因不愿向汉称臣,途中自杀。其余五百人闻讯也都自杀。

略:大概,约略。

“度其”句:估计不见传记的养士应当是官员的一倍,农夫的一半。言养士之多。度,估计。

奸民蠹国:奸害人民,蛀蚀国家。奸,邪恶,狡诈,这里用作动词,欺压、残害。蠹,蛀虫,这里用作动词,蛀蚀,损害。

支:支撑,担负。堪:经得起,受得住。

苏子:苏轼自称,仿“太史公曰”之制。

鸷猛:鸷禽猛兽,鸷,凶猛的鸟。

螫:蜂、蝎等昆虫的毒刺,或以毒刺刺人。

区处:分别处置。

有之:是可以或可行的。

锄而尽去之:像除杂草那样全部除掉。

无是道:没有这样的道理。也可理解为不是适当、可靠的办法。

考:研究,考察。世变:历史变迁。

此:之上述的两种对立的对待办法。

察:明察,详审。

夫:发语词。智:有智慧出谋划策的人。勇:勇士。辩:辩士,口才好,能游说辩论的人。力:大力士。指“击剑扛鼎”之士。

秀杰:优秀杰出的人。

恶衣食:即“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恶,坏,引申为粗劣。

靖:安定。

出于一:用统一的办法选拔出来。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学:学校。

客:食客,也叫“门客”或“养士”。

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汉代从郡县官吏中选拔人才。

隋、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据《三国志·魏志》记载:魏文帝时,吏部尚书陈群立九吕官人之法,各州县设置“中正”,掌管选择贤才。

隋、唐至今出于科举:科举始于隋朝。《通典·选举》:“隋文帝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炀帝始建进士科。”

虐用其民:虐待百姓,滥用民力。

二世:秦二世,秦始皇少子胡亥,用阴谋取得皇位,称“二世”。

椎鲁:愚钝。椎,愚蠢。

先:领头,这里指领袖人物。

少安:稍微安定。不即亡:意为不致立即灭亡。

“始皇”二句:《史记·李斯列传》:“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上书,秦王乃罢逐客令”。逐客,驱逐一切客籍的人士。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任秦国长史。秦王下逐客令,李斯被逐,在半道上上《谏逐客书》,秦王收回成命,李斯返秦。秦始皇时任丞相。

既并天下:指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任:信任而使用。

恃:依靠、凭借。

吏不必才:官吏不一定非有才能不可。才,才能。

堕:毁坏。

秀异:优秀特异。散而归田亩:分散回乡种地。这里还有隐居山林的意思。

向:从前、往昔。

安归:到哪里去了呢?

其:代词,指四公子,吕不韦的食客及一切归田之士。槁项黄馘:面黄肌瘦的样子。槁项,脖子饿得干瘦细长,形容赢瘦的样子。布褐:古代时贫苦人穿的衣服,引申为贫贱,寒苦。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

“抑将”句;大意说,像陈胜、吴广那样等待时机起义。《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抑,抑或,还是。辍,停止。太息,叹息。俟时,等待时机。俟,等待。

使:假使。四人:四种人,指“智、勇、辩、力”之士。

若此速:如此迅速。若,如,像。

“纵百”句:指将天下之士散归田亩而不知后患。纵,放纵。

噬:咬,吞食。

楚汉之祸:项羽、刘邦争夺天下,人民伤亡惨重。楚,楚霸王项羽。汉,汉高祖刘邦。

宜:大概。无几:没有多少,很少。

陈豨:宛句(今山东菏泽县)人,刘邦的将领。汉初任赵国的相国,统帅赵,代(地在今河北蔚县)两国的军队,大养宾客。

萧、曹:萧,萧何,沛丰(今江苏省沛县、丰县一带)人,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有功,任相国。曹,曹参,与萧何同乡,秦末同在沛县县衙任小官,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有功。“身被七十创”,封平阳侯,继萧何为相国,执行萧何制定的既定政策,史称“萧规曹随”。

莫之禁:即“莫禁之”,不去禁止它。

文:汉文帝刘恒,前179年至前156年在位。景:汉景帝刘启,前156年至前140年在位。武:汉武帝刘彻,前141年至前86年在位。

吴濞:吴王刘濞,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之子,曾击破英布叛军,收罗天下亡命之徒为己所用。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他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吴、楚七国的叛乱,兵败被杀。淮南:淮南王刘长,高祖刘邦的小儿子,他收罗各地逃亡罪犯,藏在家中,给予田产,其子刘安继任淮南王后,阴结宾客,养士数千,高才八人。梁王:梁孝王刘武,汉孝文帝之子。曾招延四方豪杰之士。魏其:魏其侯窦婴,汉孝文皇后的侄子,收养游士、宾客。武安:武安侯田蚡,汉孝景皇后的弟弟,善养宾客。

世主:指皇帝。

惩:苦于。

縻:牛缰绳。引申为牵系,束缚。

少宽:稍微宽松。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虚词。

“君子”二句:语出《论语·阳货》:“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这里指上层人士。学道,学习孔孟之道。爱人,实行仁政。小人,这里指百姓。易使,容易被奴役使用。

岂:难道,哪是。及:企及,达到,够得上。


相关推荐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6—1101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洵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再中制科。為鳳翔府簽書判官,召試得直史館,攝開封府推官。神宗熙寧中上書論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豐中,因詩托諷,逮赴臺獄,后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饑疾并作,軾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軾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里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為翰林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出知定州,后貶惠州。紹圣中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還,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尋病逝常州。謚文忠。所作詩文清新暢達,作詞豪放,開拓內容,突破綺靡詞風,工書善畫。有《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