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袁说友(1140—1204)南宋文学家。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居湖州(今属浙江)。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尝为枢密院编修、参知政事。庆元中任四川制置使时,曾命人编西汉以来蜀人诗文,为《成都文类》五十卷。为文曲折畅达,论事透彻。为诗长于古体,近体稍逊。原集已佚,清人辑有《东塘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0—1204
宋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士知鎮江府。奉祠致仕。學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有《東塘集》。
《全宋詩:》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溧陽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國子正、太常寺主簿、樞密院編修官、秘書丞。淳熙間,知池州(《宋會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由提點浙西刑獄改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金石補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八三)。三年,知臨安府(同上書刑法四之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戶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權戶部尚書。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書兼侍讀,出知紹興府兼浙東路安撫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樞密院事。三年,遷參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尋加大學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東塘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二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家傳》。袁說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七卷)爲底本。酌校《永樂大典》殘本。館臣漏輯詩十二首,附於卷末。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1140——1204)字起岩,自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居湖州。年二十四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溧阳县主簿,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任国子正﹑宗正寺主簿,改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淳熙四年,以秘书丞兼权左司郎官。明年,以疾添差浙西安抚司参议官。六年,召赴行在,除知池州,疏上三策,孝宗嘉纳之。寻坐事罢,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衢州,提举浙东路常平茶盐,提点浙西路刑狱。绍熙元年,除提举浙西常平茶盐。二年,除直秘阁知平江府,节制御前许浦水军。三年,入为侍左郎中,知临安府,迁太府少卿,充馆伴金国贺正旦使,权户部侍郎。宁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兼侍讲。庆元二年,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复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寻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嘉泰初,召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实录院修撰兼修国史。二年,擢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正月,拜参知政事,九月,罢知镇江府,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于湖州德清寓第,年六十五。说友学问淹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有表章文献之功。所作题跋多慕韩琦﹑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黄庭坚诸人,而不满王氏新学,知其学问渊源,实为元祐馀脉。其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欧﹑苏之体。奏札多切时病,如《论守淮宜用武臣》一疏,谓文臣不谙兵事,不宜委以边务,《蜀将当虑其变》一疏,引崔宁﹑刘闢﹑王建﹑孟知祥为戒,可谓深谋远虑。其诗每为范成大﹑许及之﹑楼钥等称赏,又多与杨万里唱和,杨万里称其“胸次五三真事业,笔端四六更歌诗。闭门觅句今无己,刻意伤春古牧之”(《和袁起岩郎中投赠七字二首》)。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至于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拓,可与范成大﹑陆游媲美(《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著有《东塘集》(《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东塘文集》一部十二册),原集已逸,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佚诗文,编为二十卷,今存《四库全书》本﹑乾隆翰林院钞本。有诗七卷,收入《全宋诗》卷二五七四至二五八○;文十三卷,编入《全宋文》卷六一九四至六二一一。事迹见《东塘集》附录《家传》﹑《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宋史翼》卷一四。(棘园)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