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视〕同“示”。
〔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