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峰绝顶,复岫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牙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不得前。王文成少年曾趵而过,人服其胆。余叔尔蕴以毡裹体,缒而下。余挟二樵子,从壑底搲而上,可谓痴绝。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䩺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
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复岫(xiù)回峦〕犹重山叠嶂。
〔斗耸〕陡峭高耸。
〔陬(zōu)牙〕山崖突出处。陬,角落。
〔王文成〕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绍兴余姚人,明中叶名臣,心学大师,卒谥文成。
〔趵(bào)〕跳跃。
〔尔蕴〕张烨芳,字尔蕴,号七磐,张岱从叔。性豪奢,广交游,筑室炉峰,日游城市,夜必往山宿。
〔缒(zhuì)〕悬绳而下。
〔搲(wā)〕牵挽。
〔丁卯〕天启七年(年)。
〔天瓦庵〕即天瓦山房,在香炉峰附近。《越中园亭记》“天瓦山房,在表胜庵下,背负绝壁,楼台在丹崖青嶂间。近张平子读书其中,引溪当门,夹植桃李,建溪山草亭于山址,更自引人着胜。”平子,张岱之弟。
〔需〕等待。
〔渠〕他。
〔金简石〕相传香炉峰旁宛委山上有盘石,石上有金简青玉古字。后世据传说指为金简石。
〔政〕通“正”。
〔嘄(jiào)〕呼叫。
〔苍头〕仆人。
〔䩺(wēng)〕刀鞘。
〔张公岭〕又称阳和岭,在绍兴市南五里。
〔澥(xiè)〕渤澥,大海。
〔谢灵运事见《宋书》本传〕“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张岱此文以“临澥”易“临海”。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97—1667以后
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字宗子,一字石公,號陶庵。久居杭州。明亡,避居剡溪山,悲憤之情悉注于文字之中,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今存后集)。
简介: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六岁随父居杭州。入清,避隐剡溪。精声律,尤长于小品。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卒。著有《嫏嬛文集》、《陶庵梦忆》等十馀种。
词学图录:张岱(1597-1684) 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一名维城。山阴人。家富,寓居杭州,不事科举,不求仕进,著述终老。精小品文,工诗词。有《嫏嬛文集》、《张子文秕》、《陶庵梦忆》、《西湖寻梦》,词在文集中。近人辑有《张岱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