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关于作者,李峤(一说是张乔)。
⑴盈缺:月圆为盈,月亏为缺。此指月亮。青冥:青天。屈原《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⑵东风:春风。万古:万是虚指,极言其久。
⑶“何人”句:传说月中有桂树,故云。《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丹桂,桂的一种。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
⑷出轮枝:谓枝干长出月轮之外。轮,指月亮。仲秋月圆圆如轮,故称。
⑸圆魄:圆月。魄,月未盛明时之光,通常代指月。西汉扬雄《法言·五百》:“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李轨注:“魄,光也。”
⑹“皆言”句:古时认为中秋之夜,一处晴,到处皆晴;一处阴,到处皆阴。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⑺安知:怎知道。安,如何,怎么。
⑻雨兼风:风雨交加。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大辞海》:李峤(约645—约714)唐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官至中书令。玄宗即位,贬为庐州别驾。为诗讲求声律,多咏物之作。《汾阴行》感慨遥深,玄宗许为“真才子”之作。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有集五十卷,已散佚。其咏物诗一百二十首,以习用典故作诗,近似类书,流传颇广。宋时称为《单题诗》。日本传本则称《杂咏百二十首》,有《佚存丛书》本。此书又有唐张庭芳注本,日本存抄本多种。另明人辑其诗为《李峤集》三卷。今人有《李峤诗注》。《全唐文》收其文八卷。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十五岁通“五经”。二十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授长安尉,迁监察御史﹑给事中。忤武后旨,出为润州司马。后诏为凤阁舍人。圣历初,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转成均祭酒,领修《三教珠英》。中宗即位,贬为通州刺史。数月后召回,授礼部侍郎,封赞皇县男。未几,迁礼部尚书,进封县公。神龙二年为中书令。景龙二年,加修文馆大学士。三年虽罢中书令,仍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即位,贬为怀州刺史。玄宗立,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卒。峤为武后及中宗朝四位大学士之一,文学声名卓著,所作多为时人传诵。其诗多应制﹑咏物之作,词采典丽。《汾阴行》最为脍炙人口,唐玄宗以此称之为“真才子”。咏物诗亦受时人重视。少与乡人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崔融﹑苏味道﹑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晚年为文章宿老,学者多取法之。原集五○卷,已散佚,明人辑成《李峤集》三卷,收诗一七七首,有《唐五十家诗集》本﹑《唐百家集》本。《李峤杂咏》(佚存丛书本)收录咏物诗一二○首,张庭芳为之作注。《全唐诗》卷五七至六一编其诗为五卷,《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一补一首,《续拾》补二首又二句。《全唐文》卷二四二至二四九编其文为八卷,《唐文拾遗》卷一六补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九四﹑《新唐书》卷一二三本传﹑《大唐新语》卷八。(金涛声)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