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满江红·中秋寄远拼音版

满江红·中秋寄远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3:15:22

全文注音

  • mǎn
  • jiāng
  • hóng
  • ·
  • ·
  • zhōng
  • qiū
  • yuǎn
  •  
  • nán
  • sòng
  •  
  • xīn
  • βuài
  • shàng
  • 西
  • lóu
  •  
  • tiān
  • fàng
  •  
  • yún
  • zhē
  • yuè
  •  
  • dàn
  • huàn
  •  
  • xiān
  • héng
  • guγn
  •  
  • shēng
  • chuī
  • liè
  •  
  • shuí
  • zuò
  • bīng
  • liáng
  • shω
  • jiè
  •  
  • zuω
  • lián
  • xiū
  • shí
  • jié
  •  
  • wèn
  • cháng
  • é
  •  
  • lωng
  • yǒu
  • chóu
  •  
  • yīng
  • huá
  •  
  • yún
  • mγn
  •  
  • qióng
  • bēi
  • huá
  •  
  • cháng
  • xiù
  •  
  • qīng
  •  
  • tàn
  • shí
  • cháng
  • jiǔ
  •  
  • hái
  • quē
  •  
  • dàn
  • yuàn
  • cháng
  • yuán
  •  
  • rén
  • qíng
  • wèi
  • βàn
  • chéng
  • bié
  •  
  • cóng
  • qián
  •  
  • hèn
  • zǒng
  • chéng
  • huān
  •  
  • guī
  • shí
  • shuō
  •  

原文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代]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释


寄远:寄语远人。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云液满:斟满美酒。琼杯:玉杯。咽:指歌声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承别:别样看待。
参考资料:
       1、        齐鲁书社 .辛弃疾词鉴赏 :齐鲁书社 ,1986年12月第1版 :第157页-第161页 .                          2、        叶嘉莹主编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 ,2006-01 :第25页-第28页                      

相关推荐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0—1207
宋濟南歷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號稼軒。高宗紹興末,聚眾二千隸耿京部,為掌書記。奉京命奏事建康,聞張安國殺京降金,歸擒之,獻俘行在。孝宗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征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歷浙西提點刑獄、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為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歷知鎮江、隆興府。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謚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為長短句,風格悲壯激烈,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等。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