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大辞海》: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遭拒,遂赴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政纲。次年在香港设机关,准备在广州起义未成。1900年派人至广东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创办《民报》,宣传革命,同改良派激烈论战。此后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响应。12月29日,被17省代表在南京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2月13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提请辞职。3月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临时参议院通过公布。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当选为理事长。1913年3月因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筹划起兵讨袁,旋即失败。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重举资产阶级革命旗帜,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因段祺瑞解散国会,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挟制,被迫去职,至上海。次年创办《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广东,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退居上海。屡经失败,陷入困境。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列宁帮助,决心改组国民党。1923年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次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中国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11月,应冯玉祥之邀北上讨论国是,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段祺瑞、张作霖等作斗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哲学上,提出“知难行易”说,批判“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保守思想。认识到近代泰西诸国崛起是因发达教育,造就人才,倡导广泛设立各种学校,以培养有用之才。民国成立之初即主张改革传统教育,普及公共教育。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提高经济,为教育事业提供物质保障。遗著编有《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孙文选集》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孙中山(1866—1925)政治家、革命家。名文,字逸仙,后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1912年4月辞去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应湖北都督黎元洪邀请,偕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等乘“江宽号”轮抵达武汉,在汉期间游览了黄鹤楼故址,并在黄鹤楼涌月台前发表公开演讲,后来还将其对武汉的设计规划纳入所著《建国方略》一书。1928年辛亥首义同仁在蛇山西端南侧建造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供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