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袖禁寒,轻妆媚晚,落梅庭院春妍。映户盈盈回倩笑整花钿。柳裁云翦腰支小,凤盘鸦耸髻鬟偏。东风里,香步翠摇,蓝桥那日因缘。
婵娟。流慧眄,浑当了,匆匆密爱深怜。梦过阑干犹认,冷月秋千。杏梢空闹相思眼,燕翎难系断肠笺。银屏下,争信有人真个,病也天天。
孙惟信(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今属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与杜范、赵师秀、翁定、刘克庄等交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称其“倚声度曲,公瑾之妙。散发横笛,野王之逸。奋神起舞,越石之壮也”。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谓“孙季蕃老于花酒,以诗禁仅为词,皆太平时节闲人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花翁集》一卷,注云:“在江湖中颇有标致,多见前辈,多闻旧事,善雅谈,长短句尤工。尝有官,弃去不仕。”又沈义父《乐府指迷》云:“孙花翁有好词,亦善运意,但雅正中忽有一两句市进话,可惜。”有《花翁词》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
《中国文学大辞典》:宋代词人、诗人。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今属河南)人。南渡后客居于婺州。以恩补官,不久弃去。宋光宗时浪迹江湖间,曾隐居于西湖,据刘克庄《花翁墓志》说,他留连苏杭时,除一榻之外无长物,而行乐自如,因此名重江浙,王公贵族争与相交。他为人意度疏旷超脱,见者往往疑其为侠客异人。与刘过等江湖诗人交往密切,诗作多以山水风月为题材,也有伤时怀旧之作,如《禅寂之所有卖花声出廊庑间清婉动耳》,写得颇为凄清。《宋诗纪事》卷58录其诗3首。其词饶有风致,如失调名《四十九岁自寿》、〔水龙吟〕《除夕》等,洒脱超逸,别有一番才子风韵。《全宋词》辑存其词11首,近人赵万里曾有辑本《花翁词》。作者:乙凡。出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466页。。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1179——1243)字季蕃,号花翁。原籍开封(今属河南),寓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少受祖泽,调监当。光宗时,弃官归隐,始婚于婺。后漫游江湖,迟留苏﹑杭最久,诗名为公卿所闻,与赵师秀﹑赵庚夫﹑曾极﹑刘克庄等游从甚密,尝客孟良甫﹑方孚若家。善雅淡,性诙谐,工于声律。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朝士葬之于西湖北山水仙王庙侧。惟信为南宋中叶极典型之江湖诗客,家贫﹑飘泊﹑性狂﹑名高﹑学博﹑布衣终身诸特征无不兼具。刘克庄称其“一身之外无它人,一榻之外无长物。居下天竺廨院,躬爨而食,书无《乞米》之帖,集无《逐贫》之赋,终其身如此”,而名重江浙,公卿闻其至,争倒屣相迎。所谈非山水风月,一不挂口。“倚声度曲,公谨之妙;散发横篴,野王之逸;奋袖起舞,越石之壮。”早年以诗名天下,叶适称其“千家锦机一手织,万古战场两锋直”(《题孙季蕃诗》)。《江湖集》中与之唱和者甚多,堪称当日江湖诗坛之巨擘。后史弥远立理宗废济王,陈起《江湖集》诗案发,朝廷诏禁士大夫作诗,乃改作长短句(方回《瀛奎律髓》卷二○)。据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已有《花翁集》一卷,《花翁词》一卷,已佚。其词今存十一首,有赵万里辑本《花翁词》。词风兼纤丽与清雄两端,大抵与《梅溪词》﹑《龙洲词》﹑《石屏词》﹑《后村长短句》等纤细﹑粗豪兼而存之的情形相似。《夜合花·闺情》﹑《烛影摇红·咏牡丹》﹑《南乡子·感旧》,情味缠绵,笔力幽秀,读之令人涵泳不尽(《铜鼓书堂词话》)。沈义父《乐府指迷》谓其“有好词,亦善运意。但雅正中忽有一两句市井句,可惜。”《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十一首。《全宋诗》卷二九五○录其诗九首。事迹见刘克庄《孙花翁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萧鹏)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