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軝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有秩斯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祜,福。
〔申〕再三。
〔锡〕同“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清酤〕清酒。
〔赉〕赐予。
〔思〕语助词。
〔戒〕齐备。
〔鬷假〕集合大众祈祷。
〔绥〕安抚。
〔眉寿〕高寿。
〔黄耇〕义同“眉寿”。
〔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梨色。”
〔约軝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
〔鸧鸧〕同“锵锵”,象声词。
〔假〕同“格”,至也。
〔享〕祭。
〔溥〕大。
〔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
〔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
〔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
〔将〕奉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