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语序
儿之有知而能言也,皆有歌谣以遂其乐,群相习,代相传,不知作者所自。如梁宋间“盘脚盘”“东屋点灯西屋明”之类,学焉而与童子无补,余每笑之。夫蒙以养正,有知识时,便是养正时也。是俚语者固无害,胡为乎习哉?
余不愧浅末,乃以立身要务,谐之音声,如其鄙俚,使童子乐闻而易晓焉,名曰《小儿语》。是欢呼戏笑之间,莫非理义身心之学。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庶几有小补云。纵无补也,视所谓“盘脚盘”者,不犹愈乎?
嘉靖戊午秋沙随近溪渔隐吕得胜书。
临桂陈宏谋案:《沧浪之歌》,孺子歌耳,孔子叹为自取,且呼小子听之,当是时,不复计其歌之出自孺子也。近溪先生思所以语小儿,而因自为《小儿语》,若规若刺,若讽若嘲,冲口而出,自然成音。小儿闻之,果小儿语也。嗟乎!儿固有不儿时,儿时熟之、复之,不儿时思之、味之,虽欲终视为小儿语,不可得已。或曰:言之毋乃不文?夫以小儿语语小儿,亦焉用文为哉?
四言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
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自家过失,不消遮掩。
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无心之失,说开罢手。
一差半错,那个没有?
宁好忍错,休要说谎。
教人识破,谁肯作养?
要成好人,须寻好友。
引酵若酸,那得甜酒?
与人讲话,看人面色。
意不相投,不须强说。
当面证人,惹祸最大。
是与不是,尽他说罢。
造言起事,谁不怕你。
也要堤防,王法天理。
我打人还,自打几下。
我骂人还,换口自骂。
既做生人,便有生理。
个个安闲,谁养活你?
世间生艺,要会一件。
有时贫穷,救你患难。
饱食足衣,乱说闲耍。
终日昏昏,不如牛马。
担头车尾,穷汉营生。
日求升合,休与相争。
兄弟分家,含糊相让。
子孙争家,厮打告状。
强取巧图,只嫌不彀。
横来之物,要你承受。
六言
儿小任情娇惯,大来负了亲心。
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
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乞儿口干力尽,终日不得一钱。
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
蜂蛾也害饥寒,蝼蚁都知疼痛。
谁不怕死求活?休要杀人害命。
自家认了不是,人可不好说你。
自家倒在地下,人再不好跌你。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
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
休着君子下看,休教妇人鄙贱。
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
任你心术奸险,哄瞒不过天眼。
使他不辨不难,要他心上无言。
人言未必皆真,听言只听三分。
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
干事休伤天理,防备儿孙辱你。
杂言
你看人家妇女,眼里偏好;
人家看你妇女,你心偏恼。
恶名儿难揭,好字儿难得。
大嚼多噎,大走多蹶。
为人若肯学好,羞甚担柴卖草。
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
慌忙到不得济,安详走在头地。
话多不如话少,语少不如语好。
小辱不肯放下,惹起大辱倒罢。
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称;
海那深罪,禁不得双膝下跪。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吕得胜,字近溪,河南宁陵人,生活在嘉靖时。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当时民间流传一些儿歌,如“盘脚盘”、“东屋点灯西屋亮”之类,他认为这些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出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