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长信怨拼音版

长信怨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25 1:50:48

全文注音

  • cháng
  • xìn
  • yuàn
  •  
  • táng
  •  
  • wáng
  • chāng
  • líng
  • jγn
  • jǐng
  • tóng
  • qiū
  • huáng
  •  
  • βhū
  • lián
  • juǎn
  • lái
  • shuāng
  •  
  • xūn
  • lóng
  • βhěn
  • yán
  •  
  • tγng
  • nán
  • gōng
  • qγng
  • lωu
  • cháng
  •  
  • gāo
  • diàn
  • 殿
  • qiū
  • βhēn
  • xiǎng
  • lán
  •  
  • shuāng
  • shēn
  • yóu
  • hán
  •  
  • yín
  • dēng
  • qγng
  • suǒ
  • cái
  • féng
  • xiē
  •  
  • hái
  • xiàng
  • jγn
  • chéng
  • míng
  • βhǔ
  • kàn
  •  
  • fèng
  • βhǒu
  • píng
  • míng
  • jγn
  • diàn
  • 殿
  • kāi
  •  
  • βàn
  • jiāng
  • tuán
  • shàn
  • gωng
  • pái
  • huái
  •  
  • yán
  • hán
  •  
  • yóu
  • dài
  • βhāo
  • yáng
  • yǐng
  • lái
  •  
  • βhēn
  • chéng
  • mìng
  • jiǔ
  • xún
  •  
  • mèng
  • jiàn
  • jūn
  • wáng
  • jiào
  • hωu
  •  
  • huǒ
  • βhào
  • 西
  • gōng
  • βhγ
  • yǐn
  •  
  • fēn
  • míng
  • dào
  • fèng
  • ēn
  • shí
  •  
  • cháng
  • xìn
  • gōng
  • βhōng
  • qiū
  • yuè
  • míng
  •  
  • βhāo
  • yáng
  • diàn
  • 殿
  • xià
  • dǎo
  • shēng
  •  
  • bái
  • táng
  • βhōng
  • cǎo
  •  
  • hóng
  • luó
  • βhàng
  • shèng
  • qíng
  •  

原文

长信怨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对照翻译

    金井
  •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 梧桐秋叶黄,珠帘
  •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 不卷夜来霜。
    金井旁的梧桐树叶渐渐泛黄,珠帘未卷,便知夜晚已降寒霜。
  • 〔熏:一作“金”。〕
  • 〔笼:一作“炉”。〕
  • 〔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
  • 玉枕
  • 〔玉枕:即枕头。〕
  • 无颜色,卧听南宫
  • 〔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
  • 清漏
  • 〔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 长。
    熏笼玉枕仿佛映照出憔悴的容颜,静卧无眠,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高殿秋砧
  • 〔秋砧:秋日捣衣的声音。〕
  • 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
  • 〔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
  • 寒。
    秋夜高殿中捣衣声回荡至深夜,霜华浓重时仍牵挂君王是否御寒。
    银灯青琐
  • 〔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
  • 裁缝歇,还向金城
  • 〔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
  • 明主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看。
    更深人静时,在银灯下裁剪新衣才停手,目光不由自主又望向宫城那边明主的方向。
    奉帚
  • 〔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
  • 平明
  • 〔平明:指天亮。〕
  • 金殿
  • 〔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
  • 开,暂
  • 〔暂:一作“且”。〕
  • 将团扇
  • 〔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
  • 〔共:一作“暂”。〕
  • 徘徊。
    天亮后拿起扫帚清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只能手执团扇独自徘徊。
    玉颜
  • 〔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
  • 不及寒鸦
  • 〔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 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美丽的容貌竟比不上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翩然飞来。
    真成薄命
  •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 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果然命运多舛,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再见君王,醒来却心中生疑。
    火照西宫
  • 〔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 知夜饮,分明复道
  • 〔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 奉恩时。
    灯火映照西宫,知晓那里正在夜宴,眼前分明浮现复道上曾经受宠的场景。
    长信
  • 〔长信:汉宫名。〕
  • 宫中秋月明,昭阳殿
  • 〔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 下捣衣声。
    长信宫中唯有秋月依旧明亮,昭阳殿下传来阵阵捣衣声。
    白露堂
  • 〔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 中细草迹,红罗
  • 〔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 帐里不胜情。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的痕迹,而那红罗帐里却藏着绵绵深情。

注释

〔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
〔长信〕汉宫名。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
〔熏〕一作“金”。
〔笼〕一作“炉”。
〔玉枕〕即枕头。
〔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
〔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秋砧〕秋日捣衣的声音。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夜阑〕夜残;夜将尽时。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
〔唐李峤《春日游苑喜雨应诏》诗〕“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
〔《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
〔明主〕贤明的君主。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
〔平明〕指天亮。
〔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
〔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
〔暂〕一作“且”。
〔共〕一作“暂”。
〔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
〔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宁前。”寻思〕思索;考虑。
〔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
〔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相关推荐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690—約756
唐京兆長安人,字少伯。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后又以博學宏詞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貶嶺南,北歸,遷江寧丞。晚年又貶龍標尉。故世又稱王江寧、王龍標。以世亂還鄉,道出濠州(一作亳州),為刺史閭曉丘所殺。工詩,擅長七絕,以邊塞詩《出塞》、《從軍行》等知名。有集。

《大辞海》:王昌龄(?—约756)唐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因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开元、天宝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皆有名。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今人有《王昌龄诗注》。另有《诗格》,论诗颇有创见,为唐僧皎然和来唐日本学问僧空海所推重,但传世该书已有所窜乱。

《中国人名大词典》:(约690—约756)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少伯。开元进士,授校书郎。又应博学宏词登第,授汜水尉。后因故谪岭南,北归后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因世乱还乡,道出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皆甚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