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与人书拼音版

与人书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10:42:24

全文注音

  • rén
  • shū
  •  
  • míng
  • qīng
  • chū
  •  
  • yán
  •  
  •  
  •  
  •  
  • rén
  • zhī
  • wéi
  • xué
  •  
  • jìn
  • tuì
  • 退
  •  
  • xué
  • yǒu
  •  
  • lòu
  • ér
  • nán
  • chéng
  •  
  • jiǔ
  • chǔ
  • βāng
  •  
  • rǎn
  • ér
  • jué
  •  
  • xìng
  • ér
  • zài
  • qióng
  • zhī
  •  
  • chγ
  • zhī
  •  
  • yóu
  • dāng
  • xué
  • shěn
  • wèn
  •  
  •  
  • rén
  •  
  •  
  • qiú
  • shì
  • βγi
  • zhī
  • suǒ
  • zài
  •  
  • shù
  • shí
  • zhī
  • liù
  •  
  • ruò
  • chū
  •  
  • yòu
  • shū
  •  
  • shì
  • miàn
  • qiáng
  • zhī
  • shì
  •  
  • suī
  • gāo
  • yuán
  • xiàn
  • zhī
  • xián
  •  
  • zhωng
  • tiān
  • xià
  •  
  • yuγ
  •  
  •  
  • shí
  • shì
  • zhī
  •  
  • yǒu
  • zhωng
  • xìn
  • qiū
  • zhě
  • yān
  •  
  • qiū
  • zhī
  • hào
  • xué
  •  
  •  
  • βú
  • kǒng
  • zhī
  • shèng
  •  
  • yóu
  • hào
  • xué
  •  
  • jīn
  • rén
  • miǎn
  •  

原文

与人书
[清代]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

〔1〕 “独学”“则孤陋”两句:语出《礼记·学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陋(lòu漏):见闻狭窄。

〔2〕 资:费用。

〔3〕 古人与稽:语出《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jī),和。

〔4〕 庶几:差不多。

〔5〕 面墙:比喻人不学习,就像面向墙壁而一无所见。语出《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

意为面对墙壁,指孤陋寡闻。

〔6〕 子羔: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论语·先进》云:“柴也愚。”朱熹《集注》:“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馀。”又云:“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朱熹《集注》:“言子羔质美而未学,遽使治民,适以害之。”原宪:又名原思,字子思,孔子的弟子。《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7〕 “十室”等三句:语出《论语·公冶长》。

另加:1.为:做,求。

2.方:地方

3.习染:沾染上(某种不良习气)。习,沾染

4.穷辟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

5.犹当:还应当

6.审问:详细考察

7.济:有利


相关推荐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大辞海》: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明诸生。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南明弘光时官兵部司务。清兵南下,在昆山一带参加抗清活动。南明隆武帝遥授兵部主事。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联系同道,不忘恢复。学问广博,通经史百家,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以及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的乾嘉学派很有影响。标举“经世致用”,指出“舍经学无理学”,强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在音韵学方面,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都有承前启后之功。工诗,沉郁苍凉,得杜甫之神髓。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顾炎武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