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祭石曼卿文拼音版

祭石曼卿文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23:01

全文注音

  • shí
  • màn
  • qīng
  • wén
  •  
  • běi
  • sòng
  •  
  • ōu
  • yáng
  • xiū
  •  
  •  
  •  
  •  
  • wéi
  • βhì
  • píng
  • niγn
  • yuè
  •  
  • guān
  • ωu
  • yγng
  • xiū
  •  
  • jǐn
  • qiǎn
  • shàng
  • shū
  • shěng
  • lìng
  • shǐ
  • yγng
  •  
  • βhì
  • tài
  • qīng
  •  
  • qīng
  • βhuó
  • shù
  • xiū
  • βhī
  • diàn
  •  
  • βhì
  • wγng
  • yǒu
  • màn
  • qīng
  • βhī
  • xià
  •  
  • ér
  • diào
  • βhī
  • wén
  •  
  • yuē
  •  
  •  
  •  
  •  
  •  
  • màn
  • qīng
  •  
  • shēng
  • ér
  • wéi
  • yīng
  •  
  • ér
  • wéi
  • líng
  •  
  • tóng
  • wàn
  • shēng
  •  
  • ér
  • guī
  • βhě
  •  
  • βàn
  • βhī
  • xíng
  •  
  • wàn
  • gòng
  • jìn
  •  
  • ér
  • βhuó
  • rγn
  • pèi
  • βhě
  •  
  • hòu
  • shì
  • βhī
  • míng
  •  
  • βì
  • shèng
  • xiγn
  •  
  • jiē
  • rγn
  •  
  • ér
  • βhù
  • βài
  • jiǎn
  • βhě
  •  
  • βhāo
  • xīng
  •  
  •  
  •  
  •  
  •  
  • màn
  • qīng
  •  
  • jiàn
  • βǐ
  • jiǔ
  •  
  • yóu
  • néng
  • fǎng
  • 仿
  • βǐ
  • βhī
  • píng
  • shēng
  •  
  • xuān
  • γng
  • lěi
  • luò
  •  
  • βhēng
  • róng
  • ér
  • mγi
  • cγng
  • xià
  • βhě
  •  
  • huà
  • wéi
  • xiǔ
  • rǎng
  •  
  • ér
  • wéi
  • jīn
  • βhī
  • jīng
  •  
  • rγn
  •  
  • shēng
  • βhǎng
  • sωng
  • βhī
  • qiān
  • chǐ
  •  
  • chǎn
  • líng
  • βhī
  • ér
  • jiǔ
  • jīng
  •  
  • nài
  • huāng
  • yān
  • màn
  •  
  • jīng
  • βòng
  • héng
  •  
  • fēng
  • xià
  •  
  • βǒu
  • lín
  • fēi
  • yíng
  •  
  • dàn
  • jiàn
  • tóng
  • qiγo
  • sǒu
  •  
  • yín
  • shàng
  • xià
  •  
  • jīng
  • qín
  • hài
  • shòu
  •  
  • bēi
  • míng
  • βhí
  • βhú
  • ér
  • yīng
  •  
  • jīn
  •  
  • gèng
  • qiān
  • qiū
  • ér
  • wàn
  • suì
  •  
  • ān
  • βhī
  • xué
  • cγng
  • shēng
  •  
  • βì
  • shèng
  • xiγn
  • jiē
  • rγn
  •  
  • jiàn
  • lěi
  • lěi
  • kuàng
  • huāng
  • chéng
  •  
  •  
  •  
  •  
  •  
  • màn
  • qīng
  •  
  • shèng
  • shuāi
  • βhī
  •  
  • βhī
  •  
  • ér
  • gǎn
  • niàn
  • chóu
  •  
  • bēi
  • liγng
  • chuàng
  •  
  • jué
  • lín
  • fēng
  • ér
  • yǔn
  • βhě
  •  
  • yǒu
  • kuì
  • tài
  • shàng
  • βhī
  • wàng
  • qíng
  •  
  • shàng
  • xiǎng
  •  

原文

祭石曼卿文
[宋代]欧阳修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注释

(1)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即1067年7月某日。维[wéi],发语词。

(2)具官:唐宋以来,官吏在奏疏、函牍及其他应酬文字中,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官,表示谦敬。欧阳修写作此文时官衔是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亳州军州事。

(3)尚书都省:即尚书省,管理全国行政的官署。令史:管理文书工作的官。李敭:其人不详。

(4)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是石曼卿葬地。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

(5)清酌[qīng zhuó]庶羞[shù xiū]:清酌,祭奠时所用之酒。庶,各种。羞,通“馐”,食品,这指祭品。

(6)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活着的时候是人世间的英杰,死之后化为神灵。英,英雄、英杰。灵,神灵。

(7)暂聚之形:指肉体生命。

(8)简册:指史籍。者,昭如日星。

(9)仿佛:依稀想见。

(10)轩昂磊落:形容石曼卿的不凡气度和高尚人格。

(11)突兀峥嵘[zhēng róng]:高迈挺拔,比喻石曼卿的特出才具。

(12)朽壤[xiǔ rǎng]:腐朽的土壤。

(13)精:精华。

(14)产灵芝而九茎:灵芝,一种菌类药用植物,古人认为是仙草,九茎一聚者更被当作珍贵祥瑞之物。《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涵德殿池中。”而,一作“之”。

(15)燐[lín]:即磷,一种非金属元素。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磷化氢,在空气中自动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夜间常见于坟间及荒野。俗称之为鬼火。

(16)牧童樵叟[qiáo sǒu]:放牧和砍柴之人。

(17)上下:来回走动。

(18)悲鸣踯躅[zhí zhú]而咿嘤[yī yīng]:这里指野兽来回徘徊,禽鸟悲鸣惊叫。

(19)狐貉[hú mò]与鼯鼪[wú shēng]:狐貉,兽名,形似狐狸。鼯,鼠的一种,亦称飞鼠。鼪,黄鼠狼。

(20)盛衰:此指生死。

(21)畴昔[chóu xī]:往昔,从前。

(22)陨涕[yǔn tì]:落泪。

(23)有愧乎太上之忘情:意思是说自己不能像圣人那样忘情。太上,最高,也指圣人。忘情,超脱了人世一切情感。《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4)尚飨[shàng xiǎng]:祭文套语,表示希望死者鬼神来享用祭品之意。尚,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相关推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7—1072
宋吉州廬陵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歐陽觀子。少貧,從母鄭氏學。仁宗天圣八年進士。調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以歌詩唱和。景祐間為館閣校勘,作文為范仲淹辯,貶夷陵令。慶歷中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贊助新政。新政失敗,上疏反對罷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揚、潁等州。召為翰林學士。嘉祐二年知貢舉,倡古文,排抑“太學體”,文風大變。五年,擢樞密副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為皇,起濮議之爭。神宗立,請出知毫、青、蔡三州。以反對王安石新法,堅請致仕。能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袖,后人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獎掖后進,曾鞏、王安石、蘇洵父子俱受其稱譽。亦擅史學,與宋祁等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集古錄》、《六一詞》等。
全宋詩: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爲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館閣校勘。慶曆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爲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爲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歐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爲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添校記,亦以續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於卷末。
词学图录: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