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题芭蕉美人图拼音版

题芭蕉美人图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2 23:24:32

全文注音

  • jiāo
  • měi
  • rén
  •  
  • yuán
  • míng
  • chū
  •  
  • yáng
  • wéi
  • zhēn
  • yωn
  • qiγn
  • yuè
  • wān
  •  
  • 西
  • fēnɡ
  • xián
  •  
  • sβū
  • 绿
  • jiāo
  • sβuāng
  • fèng
  • wěi
  •  
  • suí
  • βóng
  • dào
  • rén
  • jiān
  •  

原文

题芭蕉美人图
[元末明初]杨维桢

髻云浅露月牙弯,独立西风意自閒。
书破绿蕉双凤尾,不随红叶到人间。

相关推荐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大辞海》:杨维桢(1296—1370)元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铁雅、铁史、铁笛道人、东维子等,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授天台县尹。历杭州四务提举、建德路总管府推官。至正十八年(1358年)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以兵乱而未赴任。晚年隐居松江,张士诚屡召不赴。明洪武三年(1370年)应诏至京师修礼乐书,待叙例略定,即请归,抵家卒。以诗文名世,又善行、草书,为元末明初文坛领袖。其古乐府抒写情性,不拘格套,主导风格纵横奇诡,称“铁崖体”,在当时影响甚大。有《丽则遗音》、《铁崖赋稿》、《东维子文集》、《铁崖文集》、《铁崖漫稿》、《铁崖先生古乐府》、《铁雅先生复古诗集》、《铁崖古乐府补》、《铁崖先生诗集》。杨维桢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96—1370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臺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元詩選:》維楨,字廉夫,會稽人。登泰定丁卯進士,署天台尹,改錢清場鹽司令,遷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會兵亂,避地富春山,徙錢塘。張士誠招之,不往,又忤達識丞相,自蘇徙松。明洪武二年,召修禮樂書,維楨謝曰:豈有八十歲老婦,就木不遠,而再理嫁者邪!賦《老客婦詞》以進。賜安車詣闕,留百二十日,以白衣乞骸骨,放還。卒年七十有五。廉夫嘗居吴山鐵冶嶺,故號鐵崖。過太湖,得莫邪鐵笛,又稱鐵笛道人。築室松江上,有小蓬壺、草玄閣諸勝。海內薦紳大夫,與東南才俊之士,造門納屨,殆無虛日。玉山草堂之會,推主敦盤。筆墨橫飛,鉛粉狼藉,或戴華陽巾,披鶴氅,踞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坐客皆蹁躚起舞,以為神仙中人也。所著書數百卷,其《古樂府》尤盛行。張伯雨曰:《三百篇》而下,不失比興之旨,惟《古樂府》為近。今代李季和、楊廉夫遂稱作者。廉夫上法漢、魏,而出入少陵、二李之間,故其所作,隱然有曠世金石聲,又時出龍鬼蛇神,以眩蕩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元詩之興,始自遺山。中統、至元而後,時際承平,盡洗宋、金餘習,則松雪為之倡。延祐、天曆間,文章鼎盛,希蹤大家,則虞、楊、范、揭為之最。至正改元,人材輩出,標新領異,則廉夫為之雄。而元詩之變極矣!明初,袁海叟、楊眉菴輩皆出自鐵門。錢牧齋謂鐵體靡靡,久而未艾,斯言未足以服鐵崖也。
《词学图录:》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喜铁笛,故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授天台县尹。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师,议订各种仪礼法典。事成后,即请归,朱元璋命百官于京都西门外设宴欢送,不久逝。擅诗文、书法、戏曲。所创《西湖竹枝词》通俗清新,和者众多。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欽定四庫全書·鐵崖古樂府·提要:》(臣)等謹案鐡崖古樂府十卷樂府補六巻元楊維楨撰其門人吳復所編維楨以樂府擅名此其全帙也樂府始於漢武後遂以官署之名為文章之名其初郊祀等歌依律制詩横吹諸曲採詩協律與古詩原不甚分後乃聲調逈殊與詩異格或擬舊譜或製新題輾轉日増體裁百出大抵竒矯始於鮑照變化極於李白幽艶竒詭别出蹊徑岐於李賀元之季年多效温庭筠體柔媚旖旎全類小詞維楨以横絶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根抵於青蓮昌谷縱横排奡自闢町畦其髙者或突過古人其下者亦多墮入魔趣故文采照映一時而彈射者亦復四起然其中如擬白頭吟一篇曰買妾千黄金許身不許心使君自有婦夜夜白頭吟與三百篇風人之旨亦復何異特其才務馳騁意務新異不免滋末流之弊是其一短耳去其太甚則可欲竟廢之則究不可磨滅也惟維楨於明初被召不肯受官賦老客婦謡以自况其志操頗有可取而樂府補内有所作大明鐃歌鼔吹曲乃多非刺故國頌美新朝判然若出兩手據危素跋亦即聘至金陵時所作不知何以乖謬至是核以大義殆不止於白璧之微瑕矣
《欽定四庫全書·鐵崖古樂府·題:》楊維楨於元仕不顯而不肯仕於明似為全人矣而其補集中有大明鐃歌鼓吹曲非刺故國頌美新朝非真全人之所為與劇秦美新何以異耶予命為貳臣傳於錢謙益之既仕本朝隂為詩文詆毁常惡其進退無據然謙益之所毁者本朝猶稍有懐故國之心若維楨則直毁故國較謙益為甚夫文章者所以明天理叙人倫而已舎是二者雖逞其才華適足為害不如不識字之為愈也若曰懼明祖之强留而故為此遜詞以自全乃明哲保身之計予謂明祖直未强留耳若與之官將亦必受之何也以其忘故國而知之危素跋而賛之葢亦同病相憐曲為之解耳因著此論並命録其集前亦所以教萬世之為人臣者乾隆戊戌孟夏
《欽定四庫全書·鐵崖古樂府·原序:》三百篇而下不失比興之旨惟古樂府為近今代善用吳才老韻書以古語駕御之李季秋楊亷夫遂稱作者亷夫又縱横其間上法漢魏而出入於少陵二李之間故其所作古樂府詞隠然有曠世金石聲人之望而畏者又時出龍鬼蛇神以眩蕩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東南士林之語曰前有虞范後有李楊亷夫竒作人所不知者必以寄余以余為知言者抑余聞咏歌音聲之為物明則動金石幽則感鬼神豈直草上風行之比哉亷夫遭盛時揚言於大庭者也將與時之君子以頌隆平樂府遺音豈宜在埜要使大雅扶世變正聲調元氣斯為至也余不敢不以此望於亷夫餘子不足語此
至正丙戌冬又十月方外張天雨謹題

君子論詩先情性而後體格老杜以五言為律體七言為古風而論者謂有三百篇之餘旨盖以情性而得之也劉禹錫賦三閣石介作宋頌後之君子又以黍離配三閣清廟猗那配宋頌亦以其所合者情性耳然則求詩於刪後者既得其情性而離去齊梁晚唐季宋之格者君子謂之得詩人之古可也會稽鐵崖先生為古雜詩凡五百餘首自謂樂府遺聲夫樂府出風雅之變而閔時病俗陳善閉邪將與風雅並行而不悖則先生詩旨也是編一出使作者之集遏而不行始知三百篇之有餘音而吾元之有詩也復學詩於先生者有年矣嘗承教曰認詩如認人人之認聲認貌易也認性難也認神又難也習詩於古而未認其性與神罔為詩也吁知認詩之難如此則可以知先生之詩矣先生在會稽時日課詩一首出入史傳積至千餘篇晚年取而讀之忽自笑曰此豈有詩哉亟呼童焚之不餘一篇今所存者皆先生在錢塘太湖洞庭間之所得者云
至正六年丙戌春三月初吉門生富春吳復謹拜手書
《鐵崖先生復古詩集·序:》我朝詩體備矣惟古樂府則置而不為天歷以來會稽楊先生與五峰李先生始相倡和為古樂府辭先生嘗曰詩難樂府為尤難吾為古樂府非特聲諧金石可勸可戒使人懲創感發者有焉善和予者惟李季和季和死和者寡矣且命吳復錄季和死後凡若干首至其墓焚白之則世之知先生之詩者蓋鮮矣琬登鐵門學詩因輯先生前後所製者二百首連吳復所編又三百首名曰鐵崖先生復古詩集此集出而我朝之詩斯為大備嗟乎紅紫乳朱鄭衛乳雅生於季世而欲為詩於古度越齊梁追蹤漢魏而上薄乎騷雅是秉正色於紅紫之中奏韶濩於鄭衛之際不其難矣哉此先生之作所以為復古而非一時流輩之所能班南北詞人推為一代詩宗此非琬之言也天下之言也先生近體而下不令人傳然膾炙在人口有不可得而遺者錄於卷後而香奩諸體亦附見云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戊子門人龍洲生章琬謹敘
《鐵崖先生復古詩集·琴操·引:》琴操為退之獨步子厚不敢作遂作鐃歌古之文人相服而不相忌者如此後之詩人動以琹操自高如蠻郎罷學華語華不華蠻不蠻令人有可鄙者余與永嘉李季和在吳下論古今人詩季和酒酣歌退之羑里操舉酒屬予曰楊廉夫崛強作漢魏人古樂府亦能作昌黎伯琹操乎余激其挑亟領曰請題季和遂命精衛而下凡九題余明日賦畢又明日復補退之履霜殘形二操季和讀之拍几三呌曰楊廉夫銕龍精也人欲和之誰敢誰敢
至正辛巳秋九月會稽楊維禎錄以為序
《檇李詩繫·卷三十八:》字鐵厓?稽人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