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据〕统治。
〔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
〔重建的木塔。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
〔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
〔钱帅〕即钱俶(—),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患〕嫌,担忧,忧虑。
〔故如此〕所以像这样。
〔(此〕代指塔晃动)
〔瓦布〕盖瓦。
〔布〕铺设。
〔密〕私下
〔使〕让
〔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相传喻皓曾撰成《木经》三卷。《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具体内容现已无法窥究。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还有一条笔记专记《木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与《木经》有关的弥足珍贵的资料。
〔贻〕本文译作赠给。赠送财物之意。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赂”之义是后起的。“贿赂”在古代叫“赇”。
〔易〕容易
〔耳〕语气助词,无实义
〔但〕只。
〔讫(qì)〕完毕,终了。
〔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
〔如〕遵照。
〔遂〕果然。
〔盖〕因为。
〔弥束〕全部紧束,文中指“通过逐层钉板,使塔体得到紧固结构得到加强”的意思。
〔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
〔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
〔履〕踩踏,走。
〔相持〕互相支撑。
〔自〕自然。
〔伏〕通“服”,敬佩,信服。
〔精〕精熟。
〔定〕稳定
〔持〕支持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1—1095
宋杭州錢塘人,字存中。沈遘從弟。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熙寧中,參與王安石變法。提舉司天監,改制渾儀、景表、五壺浮漏等儀器,招衛樸造《奉元歷》。擢知制誥,兼通進銀臺司。熙寧八年出使遼國,力斥遼奪地之謀,途中又圖其山川形勢、人情風俗,為《使契丹圖抄》奏上。遷翰林學士、權三司使。主免下戶役錢,被劾出知宣州。后知延州加強對西夏防御。元豐五年,坐事謫均州團練副使,徙秀州。晚年居潤州夢溪園。博學善文,熟知天文、地理、化學、生物、律歷、音樂、醫藥、典制等。有《夢溪筆談》、《蘇沈良方》、《長興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