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秋声赋拼音版

秋声赋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6 20:39:33

全文注音

  • qiū
  • shēng
  •  
  • běi
  • sòng
  •  
  • ōu
  • yáng
  • xiū
  •  
  •  
  •  
  •  
  • ōu
  • yáng
  • βāng
  • shū
  •  
  • wén
  • yωu
  • shēng
  • 西
  • nán
  • lái
  • zhě
  •  
  • sωng
  • rán
  • ér
  • tīng
  • zhī
  •  
  • yuē
  •  
  •  
  • zāi
  •  
  •  
  • chū
  • xiāo
  •  
  • bēn
  • téng
  • ér
  • pēng
  • pγi
  •  
  • tāo
  • jīng
  •  
  • βēng
  • zhòu
  • zhì
  •  
  • chù
  •  
  • cōng
  • cōng
  • zhēng
  • zhēng
  •  
  • jīn
  • tiě
  • jiē
  • míng
  •  
  • yòu
  • βù
  • zhī
  • bīng
  •  
  • xián
  • méi
  • zωu
  •  
  • wén
  • hγo
  • lìng
  •  
  • dγn
  • wén
  • rén
  • zhī
  • xíng
  • shēng
  •  
  • wèi
  • tóng
  •  
  •  
  • shēng
  •  
  • chū
  • shì
  • zhī
  •  
  •  
  • tóng
  • yuē
  •  
  •  
  • xīng
  • yuè
  • jiǎo
  • jié
  •  
  • míng
  • zγi
  • tiān
  •  
  • rén
  • shēng
  •  
  • shēng
  • zγi
  • shù
  • jiān
  •  
  •  
  • yuē
  •  
  •  
  • bēi
  • zāi
  •  
  • qiū
  • shēng
  •  
  • wèi
  • lái
  • zāi
  •  
  • gγi
  • βú
  • qiū
  • zhī
  • wéi
  • zhuγng
  •  
  • cǎn
  • dγn
  •  
  • yān
  • βēi
  • yún
  • liǎn
  •  
  • róng
  • qīng
  • míng
  •  
  • tiān
  • gāo
  • jīng
  •  
  • liè
  •  
  • biān
  • rén
  •  
  • xiāo
  • tiáo
  •  
  • shān
  • chuān
  • liáo
  •  
  • wéi
  • shēng
  •  
  • qiè
  • qiè
  •  
  • háo
  • βèn
  • βā
  •  
  • βēng
  • cǎo
  • 绿
  • ér
  • zhēng
  • mγo
  •  
  • jiā
  • cōng
  • lóng
  • ér
  • yuè
  •  
  • cǎo
  • βú
  • zhī
  • ér
  • biγn
  •  
  • zāo
  • zhī
  • ér
  • tuō
  •  
  • suω
  • cuī
  • bγi
  • líng
  • luò
  • zhě
  •  
  • nǎi
  • zhī
  • liè
  •  
  •  
  •  
  •  
  •  
  • βú
  • qiū
  •  
  • xíng
  • guān
  •  
  • shí
  • wéi
  • yīn
  •  
  • yòu
  • bīng
  • xiγng
  •  
  • xíng
  • wéi
  • jīn
  •  
  • shì
  • wèi
  • tiān
  • zhī
  •  
  • cháng
  • shā
  • ér
  • wéi
  • xīn
  •  
  • tiān
  • zhī
  •  
  • chūn
  • shēng
  • qiū
  • shí
  •  
  • zγi
  • yuè
  •  
  • shāng
  • shēng
  • zhǔ
  • 西
  • βāng
  • zhī
  • yīn
  •  
  • wéi
  • yuè
  • zhī
  •  
  • shāng
  •  
  • shāng
  •  
  • lǎo
  • ér
  • bēi
  • shāng
  •  
  •  
  •  
  • guò
  • shèng
  • ér
  • dāng
  • shā
  •  
  •  
  •  
  •  
  •  
  •  
  •  
  • jiē
  • βú
  •  
  • cǎo
  • qíng
  •  
  • yωu
  • shí
  • piāo
  • líng
  •  
  • rén
  • wéi
  • dòng
  •  
  • wéi
  • zhī
  • líng
  •  
  • bǎi
  • yōu
  • gǎn
  • xīn
  •  
  • wγn
  • shì
  • láo
  • xíng
  •  
  • yωu
  • dòng
  • zhōng
  •  
  • yáo
  • jīng
  •  
  • ér
  • kuγng
  • zhī
  • suω
  •  
  • yōu
  • zhì
  • zhī
  • suω
  • néng
  •  
  • rán
  • dān
  • zhě
  • wéi
  • gǎo
  •  
  • rán
  • hēi
  • zhě
  • wéi
  • xīng
  • xīng
  •  
  • nγi
  • βēi
  • jīn
  • shí
  • zhī
  • zhì
  •  
  • cǎo
  • ér
  • zhēng
  • róng
  •  
  • niγn
  • shuí
  • wèi
  • zhī
  • qiāng
  • zéi
  •  
  • hèn
  • qiū
  • shēng
  •  
  •  
  •  
  •  
  •  
  •  
  • tóng
  • duì
  •  
  • chuí
  • tóu
  • ér
  • shuì
  •  
  • dγn
  • wén
  • chóng
  • shēng
  •  
  • zhù
  • zhī
  • tγn
  •  

原文

秋声赋
[北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对照翻译

      欧阳子
  • 〔欧阳子:欧阳修自称。〕
  • 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
  • 〔悚然:恐惧的样子。〕
  • 而听之,曰:“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惊,他一听,惊道:“
    异哉!”
    奇怪啊!”
    初淅沥
  • 〔淅沥:象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 以萧飒,忽奔腾而砰
  • 〔砰:通“澎”。〕
  • 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
  • 〔鏦鏦铮铮:金属相互撞击声。〕
  • ,金铁皆鸣;
    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
  • 〔枚:形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后。古代进军袭击敌方时,常令士兵衔于口中,以防喧哗。这种做法叫做“衔枚”。〕
  • 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予谓童子:“
    (于是)我对童子说:“
    此何声也?
    这是什么声音?
    汝出视之。”
    你出去看看。”
    童子曰:“
    童子回答说:“
    星月皎洁,明河
  • 〔明河:这里指银河。〕
  • 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余曰:“
    我叹道:“
    噫嘻
  • 〔噫嘻:惊叹声。〕
  • 悲哉!
    唉,可悲啊!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
    盖夫秋之为状也:
    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
    其色惨淡,烟霏
  • 〔霏:云飞的样子。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 云敛;
    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
    其气栗冽
  • 〔栗冽:通“凛冽”,寒冷。〕
  • ,砭
  • 〔砭:古代用于治疗的石针。这里用作动词,即刺的意思。〕
  • 人肌骨;
    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
    丰草绿缛
  • 〔绿缛:绿草茂密。〕
  • 而争茂,佳木葱茏
  •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 而可悦;
    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
    草拂
  • 〔拂:掠过,拂拭。〕
  • 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
      夫秋,刑官
  • 〔刑官:即司寇,古代掌管刑狱纠察的官。古人将职官与天地四时相配,司寇称为秋官,取其杀戮之意。〕
  • 也,于时为阴
  • 〔于时为阴:古人以春夏为阳(春天阳气始出,夏天阳气极盛),秋冬为阴(秋天阴气始出,冬天阴气极盛),所以这里说秋天“于时为阴”。〕
      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
    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
  • 〔天地之义气:《礼记·乡饮酒义》说:天地肃杀之气,始于西南方,到西北方时是极盛的顶点,这是“天地之义气”。由西南方到西北方,正是秋的方位。〕
  • ,常以肃杀而为心。
    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
  • 〔商声:五声(宫商角徵羽)之一。古人将五声和四时相配,秋属商。古人又将五行和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声相配,秋主西,而秋又属商声,所以说“商声主西方之音”。〕
  • 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 〔夷则为七月之律:夷则是七月的音律。〕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嗟夫!
      “唉!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
    有动乎中,必摇其精。
    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宜其渥然丹者
  • 〔渥然丹者:指丰腴红润的脸庞,这里比喻年轻人的容貌。渥然,润泽的样子。〕
  • 为槁木
  • 〔槁木:即枯木,这里比喻衰老。〕
  • ,黟然黑者
  • 〔黟然黑者:指乌黑的头发,这里比喻健壮。黟然,黑的样子。〕
  • 为星星
  • 〔星星:这里形容鬓发花白。〕
    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
    念谁为之戕贼
  • 〔戕贼:残害伤害。〕
  • ,亦何恨乎秋声!”
    (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 〔睡:打瞌睡。〕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
  • 〔唧唧:虫子鸣叫声。〕
  • ,如助予之叹息。
    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注释

〔欧阳子〕欧阳修自称。
〔方〕正在。
〔悚然〕恐惧的样子。
〔淅沥〕象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潇飒〕风雨骤至声。
〔砰〕通“澎”。
〔鏦鏦铮铮〕金属相互撞击声。
〔枚〕形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后。古代进军袭击敌方时,常令士兵衔于口中,以防喧哗。这种做法叫做“衔枚”。
〔明河〕这里指银河。
〔噫嘻〕惊叹声。
〔霏〕云飞的样子。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栗冽〕通“凛冽”,寒冷。
〔砭〕古代用于治疗的石针。这里用作动词,即刺的意思。
〔绿缛〕绿草茂密。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拂〕掠过,拂拭。
〔气〕古人认为大自然中弥漫着一种气,这种气四季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春天是阳和之气,秋天是肃杀之气。
〔刑官〕即司寇,古代掌管刑狱纠察的官。古人将职官与天地四时相配,司寇称为秋官,取其杀戮之意。
〔于时为阴〕古人以春夏为阳(春天阳气始出,夏天阳气极盛),秋冬为阴(秋天阴气始出,冬天阴气极盛),所以这里说秋天“于时为阴”。
〔于行为金〕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代一些思想家曾用五行来解释世界万物的生成及相互关系,并把它们同四季相配,五行配四季,秋为金。
〔天地之义气〕《礼记·乡饮酒义》说〕天地肃杀之气,始于西南方,到西北方时是极盛的顶点,这是“天地之义气”。由西南方到西北方,正是秋的方位。
〔商声〕五声(宫商角徵羽)之一。古人将五声和四时相配,秋属商。古人又将五行和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声相配,秋主西,而秋又属商声,所以说“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夷则是七月的音律。
〔古音分十二律,即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古人又将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十二律和十二月相配,夷则配七月。
〔渥然丹者〕指丰腴红润的脸庞,这里比喻年轻人的容貌。渥然,润泽的样子。
〔槁木〕即枯木,这里比喻衰老。
〔黟然黑者〕指乌黑的头发,这里比喻健壮。黟然,黑的样子。
〔星星〕这里形容鬓发花白。
〔戕贼〕残害伤害。
〔睡〕打瞌睡。
〔唧唧〕虫子鸣叫声。

相关推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7—1072
宋吉州廬陵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歐陽觀子。少貧,從母鄭氏學。仁宗天圣八年進士。調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以歌詩唱和。景祐間為館閣校勘,作文為范仲淹辯,貶夷陵令。慶歷中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贊助新政。新政失敗,上疏反對罷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揚、潁等州。召為翰林學士。嘉祐二年知貢舉,倡古文,排抑“太學體”,文風大變。五年,擢樞密副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為皇,起濮議之爭。神宗立,請出知毫、青、蔡三州。以反對王安石新法,堅請致仕。能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袖,后人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獎掖后進,曾鞏、王安石、蘇洵父子俱受其稱譽。亦擅史學,與宋祁等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集古錄》、《六一詞》等。
全宋詩: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爲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館閣校勘。慶曆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爲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爲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歐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爲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添校記,亦以續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於卷末。
词学图录: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