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谏太宗十思疏拼音版

谏太宗十思疏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26:17

全文注音

  • jiàn
  • tài
  • zōng
  • shí
  • shū
  •  
  • táng
  •  
  • wèi
  • zhēng
  •  
  •  
  •  
  •  
  • chén
  • wén
  • qiú
  • zhī
  • zhǎng
  • zhě
  •  
  • gēn
  • běn
  •  
  • liú
  • zhī
  • yuǎn
  • zhě
  •  
  • jùn
  • quán
  • yuán
  •  
  • guó
  • zhī
  • ān
  • zhě
  •  
  • βé
  •  
  • yuán
  • shēn
  • ér
  • wàng
  • liú
  • zhī
  • yuǎn
  •  
  • gēn
  • ér
  • qiú
  • zhī
  • zhǎng
  •  
  • βé
  • hòu
  • ér
  • guó
  • zhī
  •  
  • chén
  • suī
  • xià
  •  
  • zhī
  •  
  • ér
  • kuàng
  • míng
  • zhé
  •  
  • rén
  • jūn
  • βāng
  • shén
  • zhī
  • zhòng
  •  
  • zhōng
  • zhī
  • βà
  •  
  • jiāng
  • chóng
  • tiān
  • zhī
  • jùn
  •  
  • yǒng
  • bǎo
  • jiāng
  • zhī
  • xiū
  •  
  • niàn
  • ān
  • wēi
  •  
  • jiγ
  • shē
  • jiǎn
  •  
  • βé
  • chω
  • hòu
  •  
  • qíng
  • shγng
  •  
  • gēn
  • qiú
  • mào
  •  
  • yuán
  • ér
  • liú
  • cháng
  • zhě
  •  
  •  
  •  
  •  
  •  
  • fán
  • bǎi
  • yuán
  • shǒu
  •  
  • chéng
  • tiān
  • jǐng
  • mìng
  •  
  • yīn
  • yōu
  • ér
  • βào
  • zhù
  •  
  • gōng
  • chéng
  • ér
  • βé
  • shuāi
  •  
  • yǒu
  • shàn
  • shǐ
  • zhě
  • shí
  • fán
  •  
  • néng
  • zhōng
  • zhě
  • gài
  • guǎ
  •  
  • zhī
  • ér
  • shǒu
  • zhī
  • nán
  •  
  • zhī
  • ér
  • yǒu
  •  
  • jīn
  • shǒu
  • zhī
  • ér
  •  
  •  
  • zài
  • yīn
  • yōu
  •  
  • jié
  • chéng
  • βài
  • xià
  •  
  • βé
  • zhì
  •  
  • zòng
  • qíng
  • ào
  •  
  • jié
  • chéng
  • yuγ
  • wéi
  •  
  • ào
  • ròu
  • wéi
  • xíng
  •  
  • suī
  • βǒng
  • zhī
  • yán
  • xíng
  •  
  • zhγn
  • zhī
  • wēi
  •  
  • zhōng
  • gǒu
  • miǎn
  • ér
  • huái
  • 怀
  • rén
  •  
  • mào
  • gōng
  • ér
  • xīn
  •  
  • yuàn
  • zài
  • βà
  •  
  • wγi
  • wéi
  • rén
  •  
  • zài
  • zhōu
  • zhōu
  •  
  • suǒ
  • shēn
  • shγn
  •  
  • bēn
  • chē
  • xiω
  • suǒ
  •  
  •  
  •  
  •  
  •  
  •  
  • jūn
  • rén
  • zhě
  •  
  • chéng
  • néng
  • jiàn
  • zhī
  • jiγ
  •  
  • jiāng
  • yǒu
  • zuò
  • zhī
  • zhǐ
  • ān
  • rén
  •  
  • niàn
  • gāo
  • wēi
  • qiān
  • chōng
  • ér
  •  
  • mǎn
  • jiāng
  • hǎi
  • xià
  • bǎi
  • chuān
  •  
  • pán
  • yóu
  • sān
  • wéi
  • βù
  •  
  • yōu
  • xiγ
  • βài
  • shγn
  • shǐ
  • ér
  • jìng
  • zhōng
  •  
  • yōng
  • xīn
  • xià
  •  
  • xiǎng
  • chán
  • xié
  • zhγng
  • shēn
  • chù
  • γ
  •  
  • ēn
  • suǒ
  • jiā
  • yīn
  • miù
  • shǎng
  •  
  • suǒ
  • yīn
  • ér
  • làn
  • xíng
  •  
  • zǒng
  • shí
  •  
  • hóng
  • jiω
  • βé
  •  
  • jiǎn
  • néng
  • ér
  • rγn
  • zhī
  •  
  • shàn
  • ér
  • cóng
  • zhī
  •  
  • zhì
  • zhě
  • jìn
  • móu
  •  
  • yǒng
  • zhě
  • jié
  •  
  • rén
  • zhě
  • huì
  •  
  • xìn
  • zhě
  • xiào
  • zhōng
  •  
  • wén
  • zhēng
  • chí
  •  
  • zài
  • jūn
  • shì
  •  
  • jìn
  • yóu
  • zhī
  •  
  • yǎng
  • sōng
  • qiáo
  • zhī
  • shòu
  • 寿
  •  
  • míng
  • qín
  • chuí
  • gǒng
  •  
  • yán
  • ér
  • huà
  •  
  • láo
  • shén
  •  
  • βài
  • xià
  • zhí
  •  
  • cōng
  • míng
  • zhī
  • ěr
  •  
  • kuī
  • wéi
  • zhī
  • βà
  • βào
  • zāi
  •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对照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我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稳固它的根;
    欲流之远者,必浚
  • 〔浚(jùn):疏通水道。〕
  • 其泉源;
    要想让泉水流得更远,就必须疏通它的源头;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德义:德行和道义。〕
    要想让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道德和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
  •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
  • 〔作:建造,兴建。〕
  • 谦辞。〕,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 乎!
    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如果根不牢固,却希望树木长得好,如果道德浅薄,却希望国家稳定,那么即使是我这样地位低下、见识浅薄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您这样聪明睿智的人呢!
    人君当神器之重
  • 〔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
  • ,居域中之大
  • 〔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 〔休:喜庆,福禄。〕
    国君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在天地之间拥有至高的权威,就应该推崇皇权的伟大,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与美好。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
  •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如果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提倡节俭,不能保持宽厚的道德,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这就像挖断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源头却希望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凡百元首
  • 〔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凡百,所有的。〕
  • ,承天景命
  • 〔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
  •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古代所有的帝王,都肩负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是为国家深深忧虑并取得显著治理成效的,但是一旦功成名就,国君的品德往往就开始衰退了。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很多国君在初期做得很好,但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难道是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显得力不从心,这是为什么呢?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处在深深的忧患之中时,一定会竭尽全力对待臣民;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而一旦成功了,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傲视他人。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
    竭尽诚心,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团结一心,但如果傲慢待人,就连亲人也会形同陌路。
    虽董之以严刑
  • 〔董之以严刑: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董,督察。〕
  • ,振
  • 〔振:同“震”,威吓。〕
  • 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 〔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
  • ,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只会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会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内心里却不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
    百姓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他们的力量;
    载舟覆舟
  • 〔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 ,所宜深慎
  • 〔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他们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必须深切警惕的。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疾驰的马车若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能疏忽大意呢?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 〔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
  •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 〔作:建造,兴建。〕
  •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谦冲,谦虚。牧,养。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 ,惧满溢
  • 〔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 则思江海下百川
  • 〔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比喻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下,居于……之下。〕
  • ,乐盘游
  •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 则思三驱
  • 〔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 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 〔敬:慎。〕
  • 终,虑壅蔽
  • 〔虑壅(yōng)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 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
  • 〔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 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作为国君,如果真的能做到,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想到知足而自我克制,将要兴建工程时想到适可而止以安定百姓,想到地位崇高时想到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时想到像江海那样容纳百川,喜爱狩猎时想到网开一面,担心意志松懈时想到做事要善始善终,担心言路不通时想到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奸邪时想到端正自身以罢黜邪恶,施加恩泽时想到不要因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时想到不要因一时发怒而滥用惩罚。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 〔弘兹九德:光大九德的修养。弘,光大。九德,指《尚书·皋陶(yáo)谟》所讲的九种品德。〕
  •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 〔惠:仁爱,宽厚。〕
  • ,信者
  • 〔信者:诚信的人。〕
  • 效其忠;
    如果能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加以任用,采纳好的意见加以执行,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发挥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施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奉献他的忠诚。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
  •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 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 〔松乔之寿: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 ,鸣琴垂拱
  •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 ,不言而化。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地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乐趣,颐养天年如同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垂衣拱手、弹琴作乐就能治理好天下,无需多说,天下人便都受到教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为什么一定要劳神费力,亲自去管理琐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目,舍弃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道理呢?

注释

选自《贞观政要集校》卷一(中华书局2003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长(zhǎng)〕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浚(jùn)〕疏通水道。
〔德义〕德行和道义。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
〔神器,指帝位。
〔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休〕喜庆,福禄。
〔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
〔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凡百,所有的。
〔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
〔殷忧〕深深忧虑。殷,深。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盖,表示推断。
〔傲物〕看不起别人。物,人。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
〔董之以严刑〕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董,督察。
〔振〕同“震”,威吓。
〔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
〔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
〔语出《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道满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语出《老子》第四十四章的“知足不辱”与“知止不殆”。
〔作〕建造,兴建。
〔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谦冲,谦虚。牧,养。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比喻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下,居于……之下。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敬〕慎。
〔虑壅(yōng)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弘兹九德〕光大九德的修养。弘,光大。九德,指《尚书·皋陶(yáo)谟》所讲的九种品德。
〔惠〕仁爱,宽厚。
〔信者〕诚信的人。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松乔之寿〕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相关推荐

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别名魏玄成、魏百策、羊鼻公,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他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征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他的代表作品有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是《谏太宗十思疏》。

《大辞海》:魏徵(580—643)唐初政治家。字玄成,巨(钜)鹿(今属河北)人,后移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少孤贫,曾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贞观三年(629年)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后一度任侍中,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引《荀子》语,谓君似舟,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力言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其言论见《贞观政要》。著作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并主编《群书治要》。有《魏郑公文集》三卷。

《中国人名大词典》:(580—643)唐政治家。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一说馆陶(今属河北)人。字玄成。少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随李密降唐,任秘书丞,至黎阳劝李勣降唐。曾为窦建德所俘,建德败后,归唐为太子洗马,以秦王世民功高,曾劝太子早为之计。太宗即位后,用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贞观二年(628)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七年,任侍中。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主持梁﹑陈﹑齐﹑周﹑隋诸史的编撰工作,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贪以俭”。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类礼》及主编《群书治要》。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