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靡神不宗。
后稷不克,上帝不临。
耗斁下土,宁丁我梗。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昊天上帝,则不我遗。
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顾。
群公先正,则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
昊天上帝,宁俾我遯。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
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靡人不周,无不能止。
瞻昂昊天,云如何里。
瞻昂昊天,有嘒其星。
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何求为我,以戾庶正。
瞻昂昊天,曷惠其宁。
〔云汉〕银河。
〔倬〕大。
〔昭〕光。
〔回〕转。
〔於乎〕即“呜呼”,叹词。
〔辜〕罪。
〔荐〕重,再。
〔臻〕至。荐臻,犹今言频仍。
〔靡〕无,不。
〔举〕祭。
〔爱〕吝惜,舍不得。
〔牲〕祭祀用的牛羊豕等。
〔圭璧〕均是古玉器。周人祭神用玉器,祭天神则焚玉,祭山神则埋玉,祭水神则沉玉,祭人鬼则藏玉。
〔宁〕乃。
〔莫我听〕即莫听我。
〔大甚〕大,同“太”。甚,厉害。
〔蕴隆〕谓暑气郁积而隆盛。
〔虫虫〕热气熏蒸的样子。
〔殄〕断绝。
〔禋祀〕祭天神的典礼。以玉帛及牺牲加于柴上焚之,使升烟,以祀天神。本指祀昊天上帝,引申之则凡祀日月星辰等天神,统称禋祀。
〔宫〕祭天之坛。
〔奠〕陈列祭品。
〔瘗〕指把祭品埋在地下以祭地神。
〔宗〕尊敬。
〔斁〕败坏。
〔丁〕当,遭逢。
〔黎〕众。
〔孑遗〕遗留,剩余。
〔遗〕赠。
〔于〕助词。
〔摧〕灭。
〔云〕古“云”字,有庇荫义。
〔大命〕此谓死亡之命,即死亡之期。
〔群公〕犹百辟,先世诸侯之神。
〔正〕长。先正,谓先世卿士之神。
〔忍〕忍心,残忍。
〔涤涤〕光秃无草木的样子。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神。
〔惔〕火烧。
〔惮〕畏。
〔熏〕灼。
〔闻〕通“问”,恤问。
〔遯〕今作“遁”,逃。
〔黾勉〕勉力为之,谓尽力事神,急于祷请。
〔瘨〕病。
〔憯〕曾。
〔祈年〕指“孟春祈谷于上帝,孟冬祈来年于天宗”之祭礼。
〔孔夙〕很早。
〔方〕祭四方之神。
〔社〕祭土神。
〔莫〕古“暮”字,晚。
〔虞〕助。
〔友〕通“有”。
〔纪〕纪纲,法度。
〔鞫〕穷,与“通”相对。
〔庶正〕众官之长。
〔疚〕忧苦。
〔冢宰〕周代官名,为百官之长,相当后世的宰相。
〔趣马〕掌管国王马匹的官。
〔师氏〕官名,主管教导国王和贵族的子弟。
〔膳夫〕主管国王后妃饮食的官。
〔左右〕左右之大夫士诸官。
〔昂〕通“仰”。
〔里〕犹“已”,训“止”。
〔嚖〕微小而众多的样子。
〔昭〕祷。
〔假〕借为“嘏(gǔ)”,告。
〔无赢〕犹言无爽,即无差忒。
〔成〕功。
〔戾〕定。
〔曷〕何。何时。
〔惠〕赐。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