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⑴蓑(suō)笠:蓑衣、笠帽。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笠: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扁舟:小船。
⑵丝纶(lún):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⑶樽(zūn):酒杯。
⑷扁舟:小船。
参考资料:
1、 王为刚编著.汉诗养德(插图本):金盾出版社,2005.01:165 2、 李文菊编著.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崇文书局,2010.03:190-191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大辞海》:王士祯(1634—1711)即“王士禛”。清山东新城(今桓台西)人,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顺治进士。康熙十七年(1678年)官侍读,入值南书房,纂修《明史》。三十七年,擢左都御史。次年力言御史必不可裁,从其议。不久晋刑部尚书。后以失革职。重著述,为文丰富,熟谙典章制度,尤以诗为最工,圣祖书录三百篇,称《御览集》。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