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水调歌头·追和拼音版

水调歌头·追和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3:23:10

全文注音

  • shuǐ
  • diào
  • tóu
  • ·
  • ·
  • zhuī
  •  
  • sòng
  •  
  • zhāng
  • yuán
  • gān
  • shǒu
  • diào
  • áo
  • βè
  •  
  • xiγo
  • zhωng
  • guγ
  • hóu
  •  
  • chóng
  • lái
  • huì
  • sγn
  •  
  • xíng
  • jiàn
  • qiū
  •  
  • ěr
  • pàn
  • fēng
  • yáo
  • dàng
  •  
  • shēn
  • wài
  • gōng
  • míng
  • piγo
  •  
  • shè
  • máo
  • tóu
  •  
  • nán
  • ér
  • zhì
  •  
  • chàng
  • wàng
  • yuán
  • chóu
  •  
  • mèng
  • zhōng
  • yuán
  •  
  • huī
  • lǎo
  • lèi
  •  
  • biàn
  • nán
  • zhōu
  •  
  • yuán
  • lóng
  • hǎi
  • háo
  •  
  • bǎi
  • chǐ
  • gγo
  • lóu
  •  
  • duǎn
  • shuγng
  • nián
  • liǎng
  • bìn
  •  
  • qīng
  • pén
  • qīng
  •  
  • tīng
  • míng
  • gōu
  •  
  • yóu
  • yǒu
  • zhuàng
  • xīn
  • zài
  •  
  • bǎi
  • chuγn
  • liú
  •  

原文

水调歌头·追和
[宋代]张元干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黏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2.钓鳌(áo)客:谓人有大志。唐代大诗人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山,常随海潮上下漂浮,不能固定。上帝于是命十五只巨鳌轮番用头顶住五山使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位巨人,不几步就到了五山。一次就钓起六只巨鳌,并背回其国。后世用以比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3.削迹:屏迹,表示隐居。

4.种瓜侯:引召平种瓜事。

5.吴会:今江苏吴县。清赵翼《陔余丛考》:“会,读若贵。西汉会稽郡治本在吴县,时俗郡县连称,或读为都会之会,非。”

  6.三伏:夏季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合称为三伏。俗谚:(第)三伏在秋。五湖:此指太湖。

  7.旄(máo)头:星名,即昴宿,古代当作胡星。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此用旄头指金兵。

  8.孤负:即辜负。

9.南州:泛指南方。

10.豪气:豪迈的气概。

11.百尺卧高楼:引三国陈登斥许汜徒有国士之名,而无救世之志事。

12.清夜:清静的夜晚。

13.瓦鸣沟:即瓦沟鸣。急雨在屋顶的瓦沟上哗哗流淌。

14.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

15.付与:拿出;交给。

16.百川流:壮心随水东流,喻有志未伸。


相关推荐

张元干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1—約1175
宋福州長樂人,字仲宗,號蘆川老隱,又號真隱山人。徽宗政和、宣和間,以詞名。欽宗靖康元年李綱任親征行營使,為屬官。南渡后恥與秦檜同朝,棄官歸。高宗紹興中因作送胡銓及寄李綱詞,激怒檜,除名。有《歸來集》、《蘆川居士詞》。
《全宋詩:》張元幹(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號真隱山人、蘆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歲隨父宦遊,嘗從徐俯學詩。徽宗政和間以上舍釋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陳留縣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應東京留守兼親征行營使李綱辟,旋與綱同日遭貶。金兵陷汴,避難吳越間。高宗建炎中起爲將作監,撫諭使,隨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銓上書乞斬秦檜,貶新州編管,元幹在福州作《賀新郎》詞壯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詞事追赴臨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幹爲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詞風豪壯,其子靖裒刻爲《蘆川居士詞》二卷傳世。又有《蘆川歸來集》十五卷、附錄一卷,已殘。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增輯爲《蘆川歸來集》十卷。事見今人曹濟平《張元幹年譜簡編》、王兆鵬《張元幹年譜》。張元幹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蘆川歸來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殘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詩,簡稱殘本,藏北京圖書館),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簡稱排印本)。新輯集外詩附編卷末。
《词学图录:》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福州人。辛派词人先驱。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南宋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号芦川居士、芦川老隐。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出身仕宦之家。政和至宣和年间已有诗名,然“视文章真成小技”志在“谈笑从军”“整顿宇宙”。徽宗时为太学上舍生,政和年间始入仕,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李纲任亲征行营使,其为属官。不久,李纲因“专主战议,丧师费财”被罢官,其也被“罪放”出京。后复职任将作监丞,因“不屑与奸佞同朝”而辞官还乡,寓居三山,和李纲兄弟、张浚、李弥逊等抗战派知名人士同声唱酬,互相鼓舞。绍兴八年(1138)胡铨因上疏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被贬官,后又被削除官籍,遣谪新州,张元干作〔贺新郎〕词为其送行而得罪秦桧,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被削籍除名,挂冠归闽。然仍“未能忘壮志,遽肯变刚肠”。晚年羁寓吴、越,客死他乡。其诗“如云态度”(《艇斋诗话》);其文“有苏、黄遗意”(《四库总目》);其词“长于悲愤”,“其忧国爱君之心,愤世嫉邪之气,间寓于歌咏”。或直抒胸臆,力主抗战,反对投降;或感时抚事,忧愤国耻;或写景抒情,悲歌愤慨。为上继苏轼,下开辛弃疾的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在词坛上起承上启下作用。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来源: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中·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2081页。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