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景明寺拼音版

景明寺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12:31:08

全文注音

  • jǐng
  • míng
  •  
  • nán
  • běi
  • cháo
  •  
  • yáng
  • xuàn
  • zhī
  • βωng
  • míng
  •  
  • xuān
  • huáng
  • suǒ
  •  
  • βωng
  • míng
  • nián
  • zhōng
  •  
  • yγn
  • wéi
  • míng
  •  
  • zài
  • xuān
  • yáng
  • mén
  • wài
  • dào
  • dōng
  •  
  • suγ
  • wài
  • yǒu
  • shí
  •  
  • ér
  • nèi
  • hán
  • shǔ
  •  
  • fáng
  • yán
  • zhγ
  • wài
  •  
  • βiē
  • shì
  • shān
  • chí
  •  
  • zhú
  • sōng
  • lán
  • zhω
  •  
  • chuí
  • liè
  • βiē
  • chí
  •  
  • hán
  • fēng
  • tuán
  •  
  • liú
  • xiāng
  •  
  • zhì
  • zhèng
  • guāng
  • nián
  • zhōng
  •  
  • tài
  • hòu
  • shω
  • zào
  • céng
  • suǒ
  •  
  • bǎi
  • rèn
  •  
  • shì
  • xíng
  • cái
  • bēi
  • wén
  • yún
  •  
  •  
  • wén
  • βγ
  • diàn
  •  
  • páng
  • shǔ
  • bēn
  • xγng
  •  
  •  
  • shì
  •  
  • zhuāng
  • shì
  • huá
  •  
  • móu
  • yǒng
  • níng
  •  
  • βγn
  • pán
  • bǎo
  • duó
  •  
  • huàn
  • làn
  • xiá
  • biǎo
  •  
  • yǒu
  • sān
  • chí
  •  
  • huán
  • líng
  • ǒu
  •  
  • shuω
  • shēng
  • yān
  •  
  • huò
  • huáng
  • βiǎ
  • lín
  •  
  • chū
  • fán
  • zǎo
  •  
  • huò
  • qγng
  • bái
  • yàn
  •  
  • chén
  • 绿
  • shuω
  •  
  • niǎn
  • wèi
  • chōng
  •  
  • βiē
  • yòng
  • shuω
  • gōng
  •  
  • qié
  • lán
  • zhγ
  • miào
  •  
  • zuì
  • wéi
  • chēng
  • shǒu
  •  
  • shí
  • shì
  • hào
  • chóng
  •  
  • yuè
  •  
  • βγng
  • shγ
  • zhū
  • xiàng
  • βiē
  • lái
  •  
  • shàng
  • shū
  • cáo
  • xiàng
  • fán
  • yǒu
  • qiān
  •  
  • zhì
  •  
  • xuān
  • yáng
  • mén
  •  
  • xiàng
  • chāng
  • gōng
  • qián
  • shòu
  • huáng
  • sàn
  • huā
  •  
  • shí
  • βγn
  • huā
  • yìng
  •  
  • bǎo
  • gài
  • yún
  •  
  • fān
  • chuáng
  • ruò
  • lín
  •  
  • xiāng
  • yān
  •  
  • fàn
  • yuè
  • yγn
  •  
  • guō
  • dòng
  • tiān
  •  
  • bǎi
  • téng
  • xiāng
  •  
  • suǒ
  • zài
  • pián
  •  
  • míng
  • sēng
  • zhòng
  •  
  • wéi
  • qún
  •  
  • xìn
  •  
  • chí
  • huā
  • chéng
  • sǒu
  •  
  • chē
  • βì
  • tián
  •  
  • fán
  • yǎn
  • xiāng
  • qγng
  •  
  • shí
  • yǒu
  • 西
  • shā
  • mén
  • βiàn
  •  
  • chàng
  • yán
  • guó
  •  
  • zhì
  • yǒng
  • nián
  • zhōng
  •  
  • shω
  • zhào
  • guó
  • βì
  • βiǔ
  • xíng
  • cái
  • wéi
  • bēi
  • wén
  •  
  • cái
  •  
  • βiān
  • rén
  •  
  • zhì
  • xìng
  • tōng
  • mωn
  •  
  • fēng
  • qíng
  • rùn
  •  
  • xià
  • wéi
  • tán
  •  
  • wēn
  • zhγ
  • xγn
  •  
  • wén
  • zōng
  • xué
  •  
  • téng
  • bān
  •  
  • ér
  • shàng
  •  
  • yγng
  • guγ
  • shēng
  • fàn
  •  
  • líng
  •  
  • guō
  • ér
  • gāo
  •  
  • shì
  • guān
  • zhγ
  • shì
  •  
  • còu
  • mén
  •  
  • huái
  • 怀
  • dào
  • zhγ
  • bγn
  •  
  • lái
  • mǎn
  • shì
  •  
  • shēng
  • táng
  • zhě
  •  
  • ruò
  • dēng
  • kǒng
  • shì
  • zhγ
  • mén
  •  
  • zhān
  • shǎng
  • zhě
  •  
  • yóu
  • tγng
  • dōng
  • zhγ
  • βù
  •  
  • βí
  • shèn
  • dāng
  • shí
  •  
  • shēng
  • chí
  • xiá
  • ěr
  •  
  • zhèng
  • guāng
  • zhōng
  •  
  • βiě
  • wéi
  • shì
  • zōng
  • wǎn
  • láng
  •  
  • fèng
  • zhāo
  • qωng
  •  
  • xún
  • βìn
  • zhōng
  • shū
  • shì
  • láng
  • huáng
  • mén
  •  
  • cái
  • qià
  • wén
  • βiàn
  •  
  • suǒ
  • tōng
  •  
  • βūn
  • guó
  • zhì
  •  
  • wǎng
  • fǎng
  • 访
  • βí
  •  
  • wáng
  • shì
  • βìng
  •  
  • mén
  • fèi
  •  
  • hòu
  • qiān
  • guó
  • βì
  • βiǔ
  •  
  • xùn
  • shàng
  • xiáng
  •  
  • cái
  • duò
  • shǎng
  • qín
  •  
  • zhuān
  • xγn
  • quàn
  • yòu
  •  
  • qγng
  • lωng
  • zhγ
  • shēng
  •  
  • βìng
  • huái
  • 怀
  • shù
  •  
  • zhū
  • zhγ
  • fēng
  •  
  • yān
  • shèng
  •  
  • yǒng
  • nián
  •  
  • lǎo
  •  
  • zhγ
  •  
  • cái
  • qωng
  • kěn
  • zhì
  •  
  • lèi
  • βù
  • xià
  •  
  • nǎi
  • zhγ
  •  
  • zhào
  • guāng
  • guγ
  • yǎng
  • tíng
  •  
  • suǒ
  • zài
  • zhγ
  • chù
  •  
  • βω
  • shì
  • rén
  •  
  • suì
  • zhāo
  • bèi
  • wèn
  •  
  • wáng
  • hóu
  • dào
  •  
  • ruò
  • hàn
  • cháo
  • zhγ
  • sòng
  • èr
  • shū
  •  
  • βì
  • huáng
  • βū
  •  
  • mín
  • sòng
  • yγn
  • fán
  •  
  • qián
  • hòu
  • zhào
  •  
  • xiāng
  • duó
  •  
  •  
  • 簿
  • lωng
  • chéng
  • shān
  •  
  • nǎi
  • chì
  • cái
  • sǎn
  • βì
  • cháng
  • shì
  • wēn
  • shēng
  • zhuàn
  • lín
  • zhω
  • xγn
  • zhì
  • shí
  • piān
  •  
  • xωng
  • zhγ
  • βué
  •  
  • zhōu
  • βùn
  • yòng
  • wéi
  • zhì
  • běn
  •  
  • dìng
  • zhōng
  • chú
  • biāo
  • βì
  • βiāng
  • βūn
  •  
  • 西
  • yǎn
  • zhōu
  • shω
  •  
  • wéi
  • zhèng
  • qγng
  • βìng
  •  
  • mín
  • ān
  • zhγ
  •  
  • hòu
  • zhēng
  • wéi
  • zhōng
  • shū
  • lìng
  •  
  • shí
  • róng
  • zài
  • βiāo
  •  
  • cháo
  • tíng
  • duō
  • shì
  •  
  • guó
  • chāo
  •  
  • xián
  • cái
  • chū
  •  
  • suǒ
  • zhì
  • shγ
  • zhào
  • zhāng
  • biǎo
  • bēi
  • sòng
  • zàn
  • βì
  • bǎi
  • piān
  •  
  • βiē
  • chuán
  • shì
  •  
  • lín
  • guó
  • qγn
  • kǎi
  •  
  • cháo
  • wéi
  • měi
  • tán
  •  

原文

景明寺
[南北朝]杨衒之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
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竹松兰芷,垂列阶墀。含风团露,流香吐馥。至正光年中,太后始造七层浮图一所,去地百仞。是以邢子才碑文云:“俯闻激电,旁属奔星” ,是也。妆饰华丽,侔于永宁。金盘宝铎,焕烂霞表。
寺有三池,萑蒲菱藕,水物生焉。或黄甲紫鳞,出没于繁藻,或青凫白雁,浮沈于绿水。碾硙舂簸,皆用水功。
伽蓝之妙,最为称首。时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录像凡有一千余躯。至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至永熙年中,始诏国子祭酒邢子才为寺碑文。
子才,河间人也。志性通敏,风情雅润。下帷覃思,温故知新。文宗学府,腾班、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是以衣冠之士,辐凑其门;怀道之宾,去来满室。升其堂者,若登孔氏之门;沾其赏者,犹听东吴之句。籍甚当时,声驰遐迩。正光中,解褐为世宗挽郎、奉朝请,寻进中书侍郎黄门。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靖,虎门业废,后迁国子祭酒,谟训上庠。子才罚惰赏勤,专心劝诱。青领之生,竞怀雅术。洙泗之风,兹焉复盛。永熙年末,以母老辞,帝不许之。子才恪请恳至,辞泪俱下,帝乃许之。诏以光禄大夫归养私庭,所在之处,给事力五人,岁一朝以备顾问。王侯祖道,若汉朝之送二疏。暨皇居徙邺,民讼殷繁,前格后诏,自相与夺。法吏疑狱,簿领成山。乃敕子才与散骑常侍温子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省府以之决疑,州郡用为治本。武定中除骠骑大将军、西兖州刺史。为政清静,吏民安之。后征为中书令。时戎马在郊,朝廷多事,国礼朝仪,咸自子才出。所制诗赋诏策章表碑颂赞记五百篇,皆传于世。邻国钦其楷模,朝野以为美谈也。


注释

[ 1 ]《景明寺》选自《洛阳伽蓝记》卷三。本篇前半部写景明寺建筑之壮观、环境之清雅、佛事之盛大,后半部分叙寺碑作者邢子才之生平经历。前后描写与叙事结合,骈散相间,文笔流畅。

[ 2 ]宣武皇帝:魏世宗元恪,公元500—515年在位。

[ 3 ]景明:宣武帝的年号(500一503)。

[ 4 ]宣阳门:洛阳正南门.

[ 5 ]嵩山:五岳之一,在洛阳东南。少室:嵩山有三尖峰,中间一座称竣极,东面一座称太室,西面一座称少室。

[ 6 ]却负:背负。帝城:指京城洛阳。

[ 7 ]文:同“纹”。

[ 8 ]爽:明朗。垲(kǎi):高而干燥。

[ 9 ]山悬堂观:那些佛寺好似悬挂在山上。堂、观,此处指佛寺建筑。

[ 10 ]光盛句:指建筑物灿烂众多。光盛。或连上读,一般认为二句恐有脱误。

[ 11]交疏:交错的窗户。疏,刻雕的窗户。对霤(liù):檐霤相对.形容屋宇稠密相接。

[ 12 ]浮道:指楼台之间凌空相接的通道。

[ 13 ]馥:香。

[ 14 ]正光:魏孝明帝(元诩)的年号(520—525年)。

[ 15 ]太后:魏孝明帝的母亲胡氏。

[ 16 ]仞:八尺,一说七尺。

[ 17 ]邢子才:北魏著名文人,名邵,字子才,曾任国子祭酒,与魏收、温子升并称“北地三才”。

[ 18 ]俯闻二句:俯身能听到雷声在下,旁边能看到流星滑过。这是在形容寺塔极高。激电,指雷声。属(zhǔ),一本作瞩,看。奔星,流星。

[ 19 ]侔:比,配。永宁:寺名,见《永宁寺》注[1]。

[ 20 ]霞表:云霞之外,指高空。

[ 21 ]萑(huán):植物名,似苇而小,实心。

[ 22 ]硙(wèi):摩擦。舂:捣米。簸:簸扬。

[ 23 ]崇福:拜佛求福。

[ 24 ]四月七日:释迦牟尼的诞日为农历四月八日,例有盛会,所以在四月七日要先做种种准备。

[ 25 ]尚书句:朝廷主管部门所登记的佛像有一千多个。

[ 26 ]散花:皇帝向佛像散花,表示敬意。

[ 27 ]旛幢(fān chuáng):指寺庙的旗帜。旛,通“幡”,长幅下垂的旗。幢,经幢。

[ 28 ]梵乐法音:指佛教音乐。梵,指印度。法,佛法。

[ 29 ]腾骧:飞跃,奔腾。骧(xiāng),马昂首。

[ 30 ]所在:各处。骈比:排列,指人群聚集。

[ 31 ]德众:指有德的僧众。

[ 32 ]锡:指锡杖,僧人的一种手杖。

[ 33 ]法侣:指信佛法的人。

[ 34 ]薮(sǒu):草木丛生的地方。

[ 35 ] 填咽:堵塞,拥挤。

[ 36 ]繁衍:众多。相倾:相倾侧。

[ 37 ]沙门:见《永宁寺》注[60]。

[ 38 ]唱言:称赞。

[ 39 ]永熙:魏孝武帝(元修)的年号(532—534)。

[ 40 ]河间:北魏郡名,郡治在今河北省献县东。

[ 41 ]下帷:放下帷帐,即闭户读书。覃(tán):深。

[ 42 ]温故知新: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3 ]文宗:文章的宗师。学府:学术的府库。

[ 44 ]班马:班固和司马迁。

[ 45 ] 英规胜范:指邢子才是人们的典范。规,准则。范,典范。

[ 46 ]凌:超越。许郭:指许邵和郭泰,二人都是东汉时的清流名士,以品评人物著称。

[ 47 ]衣冠之士:士大夫,官绅。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冠,礼帽。

[ 48 ]辐凑:聚集。辐,车轮中凑集于中心毂上的直木。

[ 49 ]怀道之宾:宾客都是有志于道的人。

[ 50 ]沾其赏:受到他的赏识。

[ 51 ]东吴之句:指鲁肃称赞吕蒙的话。三国时,鲁肃见吕蒙学识渊博,“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见《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一说,指孔融夸赞虞翻的话。(见《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 52 ]籍甚:盛大,著名。

[ 53 ]遐迩:远近。

[ 54 ]解褐:脱下褐衣,指出仕做官.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代贫贱的人所穿的衣服。挽郎:官名,皇帝出殡时挽柩的人。奉朝请:官名,没有职责,只在皇帝朝会时做陪侍的人员,多由大官、贵戚担任。

[ 55 ]洽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56 ]罔不:无不,莫不。

[ 57 ]靖:安定。

[ 58 ]虎门:即白虎观的门,汉代曾诏集学者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业废:指学术荒废。

[ 59 ]国子祭酒:最高学府的长官。国子,即国子监,古代国家的最高学府,亦即太学。祭酒,主祭者。

[ 60 ]谟训:教导。上庠(xiáng):最高学府,即指太学。

[ 61 ]青领:青色衣领,古代学子服装。

[ 62 ]怀:向往。雅术:此处指儒术。

[ 63 ]洙泗:洙水与泗水。古时二水自今泗水县北合流西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孔子居于二水之间,教授弟子。《礼记·檀公》:“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后人因以洙泗作为儒家的代称。

[ 64 ]恪:谨慎,恭敬。请:请辞。

[ 65 ]归养:回家奉养亲老。私庭:自己的家庭。

[ 66 ]所在之处:指邢邵母子居住的地方。事力:即仆人。

[ 67 ]岁一朝:每年到京朝见皇帝一次。备顾问:准备受皇帝的谘询。

[ 68 ]祖道:在路旁设宴送行。

[ 69 ]二疏:指汉代疏广、疏受。疏广曾为太子太傅,广兄子疏受为少傅。《汉书·疏广传》载,二疏辞官归乡,“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

[ 70 ]暨(jì):及至。皇居:指京师。徙邺:指魏孝静帝(元善见)从洛阳迁都邺城,后世称为东魏。

[ 71 ]前格二句:前后法律诏令,自相矛盾。格,法律条文。诏,皇帝的诏令。与,加以肯定。夺,加以否定。前格后诏,一本作前革后沿,即前些时候要改革,后些时候又要照旧。

[ 72 ]疑狱:难以判断的案件。

[ 73 ]簿领:指公文。

[ 74 ]敕:皇帝诏命。温子升:字鹏举,官主客郎中,东魏著名的学者和诗人。麟趾新制:指《麟趾格》。《资治通鉴》卷一五八记载,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541年)。在麟趾阁议定法制,称为《麟趾格》。

[ 75 ]省府:指当时的中央司法机关。

[ 76 ]治本:治民的根据。

[ 77 ]武定:魏孝静帝的年号(543—550)。 .

[ 78 ]戎马在郊:指有战乱。见《老子》:“天下无道,则戎马在郊。”


相关推荐

杨衒之

杨衒之(?~约550或559)杨或作羊。南北朝时期北平(今满城)人。曾在北魏做过奉朝请、期城(治今河南泌阳西北)太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等官职。北魏时,都城洛阳佛寺林立。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乱(532~534),洛阳寺院毁于兵火,满目凄凉。
  东魏武定五年(547),杨衒之行役重过洛阳,感怀兴废,抚今思昔,不胜伤感。洛阳寺院的衰败集中反映了北魏的衰败,他怕后世人不知道这些史实,于是作《洛阳伽蓝记》。想通过佛寺的兴废来寄托对元魏王朝覆灭的哀悼,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公贵族耗费民脂民膏,“侵渔百姓”行为的谴责。伽蓝,语出梵文,意为佛寺。《洛阳伽蓝记》分为5卷,卷一城内,卷二城东,卷三城南,卷四城西,卷五城北。每卷以著名佛寺为纲目,兼及附近官府、宫殿、邸第、园林、塔像、桥柱等等。当时洛阳佛寺多达1000多所,不可遍写。全书共写了44个大寺,旁及附出小寺47个。叙事要言不烦,文笔简明清丽。每记一寺,一般先写建立年代,建立人,所在位置(在某门某方位),四邻,佛刹规模造型等;再由伽蓝旁及附近的官署、巷里、名胜乃至有关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习俗等,几乎囊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行文,结构严密,犹如一位资深的向导带领游客观赏名胜古迹。
  《洛阳伽蓝记》记述洛阳佛寺建筑园林,对洛阳城的建制,以及历史古迹多所描述,每记一寺都有它的历史和故事。对于兴废变迁,距离方位,四傍依附,极为准确,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语言以散体为主,但骈偶倾向较《水经注》更为明显。在介绍佛寺建筑的同时,往往追述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北魏统治阶级内部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荒淫的生活,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洛阳伽蓝记》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历史著作。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北魏后期洛阳城市建筑、佛教寺院、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洛阳伽蓝记》也被收入佛经。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