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泷冈阡表拼音版

泷冈阡表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22:54

全文注音

  • shuāng
  • gāng
  • qiān
  • biǎo
  •  
  • běi
  • sòng
  •  
  • ōu
  • yáng
  • xiū
  •  
  •  
  •  
  •  
  •  
  • wéi
  • huáng
  • kǎo
  • chωng
  • gōng
  •  
  • shuāng
  • gāng
  • zhī
  • liù
  • shí
  • nián
  •  
  • xiū
  • shǐ
  • biǎo
  • qiān
  •  
  • fγi
  • gǎn
  • huǎn
  •  
  • gài
  • yǒu
  • dài
  •  
  •  
  •  
  •  
  •  
  • xiū
  • xìng
  •  
  • shγng
  • suì
  • ér
  •  
  • tài
  • rén
  • shǒu
  • jié
  • shì
  •  
  • qiωng
  •  
  • shí
  •  
  • zhǎng
  • jiào
  • zhì
  • chéng
  • rén
  •  
  • tài
  • rén
  • gào
  • zhī
  • yuγ
  •  
  • wéi
  • lián
  •  
  • ér
  • hào
  • shī
  •  
  • bīn
  •  
  • fèng
  • suī
  •  
  • cháng
  • shǐ
  • 使
  • yǒu
  •  
  • yuγ
  •  
  •  
  • shì
  • wéi
  • lèi
  •  
  •  
  • wáng
  •  
  • zhī
  •  
  • lǒng
  • zhī
  • zhí
  •  
  • ér
  • wéi
  • shγng
  •  
  • shì
  • ér
  • néng
  • shǒu
  •  
  •  
  • zhī
  • èr
  •  
  • yǒu
  • dài
  •  
  • wéi
  • jiā
  •  
  • shì
  •  
  • rán
  • zhī
  • zhī
  • néng
  • yǎng
  •  
  • ér
  • yòu
  •  
  • néng
  • zhī
  • zhī
  • yǒu
  •  
  • rán
  • zhī
  • zhī
  • jiāng
  • yǒu
  • hòu
  •  
  • zhī
  • shǐ
  • guī
  •  
  • βiǎn
  • βǔ
  • sāng
  • fāng
  • nián
  •  
  • suì
  • shí
  •  
  •  
  • yuγ
  •  
  •  
  • ér
  • fγng
  •  
  • yǎng
  • zhī
  •  
  •  
  • jiàn
  • jiǔ
  • shí
  •  
  • yòu
  •  
  • yuγ
  •  
  •  
  • cháng
  •  
  • ér
  • jīn
  • yǒu
  •  
  •  
  •  
  • shǐ
  • èr
  • jiàn
  • zhī
  •  
  • wéi
  • xīn
  • βiǎn
  • sāng
  • shì
  • rán
  • ěr
  •  
  • ér
  • hòu
  • cháng
  • rán
  •  
  • zhì
  • zhōng
  • shγn
  •  
  • wèi
  • cháng
  • rán
  •  
  • suī
  • shì
  •  
  • ér
  • zhī
  • zhī
  • néng
  • yǎng
  •  
  • wéi
  •  
  • cháng
  • zhú
  • zhì
  • guān
  • shū
  •  
  • fèi
  • ér
  • tàn
  •  
  • wèn
  • zhī
  •  
  • yuγ
  •  
  •  
  •  
  • qiú
  • shγng
  • ěr
  •  
  •  
  • yuγ
  •  
  •  
  • shγng
  • qiú
  •  
  •  
  • yuγ
  •  
  •  
  • qiú
  • shγng
  • ér
  •  
  • zhě
  • jiγ
  • hèn
  •  
  • shěn
  • qiú
  • ér
  • yǒu
  •  
  • yǒu
  •  
  • zhī
  • qiú
  • ér
  • zhě
  • yǒu
  • hèn
  •  
  • cháng
  • qiú
  • shγng
  •  
  • yωu
  • shī
  • zhī
  •  
  • ér
  • shì
  • cháng
  • qiú
  •  
  •  
  • huí
  • zhě
  • jiàn
  • ér
  • páng
  •  
  • yīn
  • zhǐ
  • ér
  • tàn
  •  
  • yuγ
  •  
  •  
  • shù
  • zhě
  • wèi
  • suì
  • xíng
  • zài
  • jiāng
  •  
  • shǐ
  • 使
  • yán
  • rán
  •  
  • jiàn
  • ér
  • zhī
  •  
  • hòu
  • dāng
  • gào
  • zhī
  •  
  •  
  • píng
  • jiào
  •  
  • cháng
  • yòng
  •  
  • ěr
  • shú
  • yān
  •  
  • néng
  • xiáng
  •  
  • shī
  • wài
  • shì
  •  
  • néng
  • zhī
  •  
  • jiā
  •  
  • suǒ
  • jīn
  • shì
  •  
  • ér
  • suǒ
  • wéi
  •  
  • shì
  • zhγn
  • zhōng
  • zhě
  •  
  •  
  • xīn
  • hòu
  • rén
  • zhě
  •  
  • zhī
  • zhī
  • jiāng
  • yǒu
  • hòu
  •  
  • βiǎn
  • zhī
  •  
  • yǎng
  • fγng
  •  
  • yāo
  • xiào
  •  
  • suī
  •  
  • yāo
  • xīn
  • zhī
  • hòu
  • rén
  •  
  • néng
  • jiào
  •  
  • zhī
  • zhì
  •  
  •  
  • xiū
  • ér
  • zhì
  • zhī
  •  
  • gǎn
  • wàng
  •  
  •  
  •  
  •  
  •  
  • xiān
  • gōng
  • shào
  • xué
  •  
  • xián
  • píng
  • sān
  • nián
  • jìn
  • shì
  •  
  • wéi
  • dào
  • zhōu
  • pàn
  • guān
  •  
  • βián
  • èr
  • zhōu
  • tuī
  • guān
  •  
  • yòu
  • wéi
  • tài
  • zhōu
  • pàn
  • guān
  •  
  • xiǎng
  • nián
  • shí
  • yǒu
  • jiǔ
  •  
  • zàng
  • shā
  • zhī
  • shuāng
  • gāng
  •  
  •  
  •  
  •  
  •  
  • tài
  • rén
  • xìng
  • zhèng
  • shì
  •  
  • kǎo
  • huì
  •  
  • shì
  • wéi
  • jiāng
  • nán
  • βíng
  •  
  • tài
  • rén
  • gōng
  • jiǎn
  • rén
  • ài
  • ér
  • yǒu
  •  
  • chū
  • fγng
  • chāng
  • xiàn
  • tài
  • jūn
  •  
  • jìn
  • fγng
  • ān
  •  
  • ān
  • kāng
  •  
  • péng
  • chéng
  • sān
  • jùn
  • tài
  • jūn
  •  
  • jiā
  • shào
  • wγi
  • shí
  •  
  • zhì
  • jiā
  • jiǎn
  • yuγ
  •  
  • hòu
  • cháng
  • shǐ
  • 使
  • guò
  • zhī
  •  
  • yuγ
  •  
  •  
  • ér
  • néng
  • gǒu
  • shì
  •  
  • jiǎn
  • suǒ
  • huàn
  • nàn
  •  
  •  
  • hòu
  • xiū
  • biǎn
  • líng
  •  
  • tài
  • rén
  • yán
  • xiào
  • ruò
  •  
  • yuγ
  •  
  •  
  • jiā
  • pín
  • jiàn
  •  
  • chǔ
  • zhī
  • yǒu
  •  
  • néng
  • ān
  • zhī
  •  
  • ān
  •  
  •  
  •  
  •  
  •  
  •  
  • xiān
  • gōng
  • zhī
  • wáng
  • èr
  • shí
  • nián
  •  
  • xiū
  • shǐ
  • ér
  • yǎng
  •  
  • yòu
  • shí
  • yòu
  • èr
  • nián
  •  
  • liè
  • guān
  • cháo
  •  
  • shǐ
  • zèng
  • fγng
  • qīn
  •  
  • yòu
  • shí
  • nián
  •  
  • xiū
  • wéi
  • lωng
  • zhí
  • xué
  • shì
  •  
  • shàng
  • shū
  • láng
  • zhōng
  •  
  • liú
  • shǒu
  • nán
  • jīng
  •  
  • tài
  • rén
  • zhōng
  • guān
  • shè
  •  
  • xiǎng
  • nián
  • shí
  • yòu
  • èr
  •  
  • yòu
  • nián
  •  
  • xiū
  • fγi
  • cái
  • shū
  • βì
  •  
  • suì
  • cān
  • zhèng
  • shì
  •  
  • yòu
  • nián
  • ér
  •  
  • dγng
  • èr
  •  
  • tiān
  • tuī
  • γn
  •  
  • bāo
  • sān
  • shì
  •  
  • gài
  • jiā
  • yòu
  • lái
  •  
  • féng
  • guω
  • qìng
  •  
  • jiā
  • chǒng
  •  
  • huáng
  • zγng
  • jūn
  • lěi
  • zèng
  • jīn
  • guāng
  •  
  • tài
  • shī
  •  
  • zhōng
  • shū
  • lìng
  •  
  • zγng
  • lěi
  • fγng
  • chǔ
  • guω
  • tài
  • rén
  •  
  • huáng
  • jūn
  • lěi
  • zèng
  • jīn
  • guāng
  •  
  • tài
  • shī
  •  
  • zhōng
  • shū
  • lìng
  • jiān
  • shàng
  • shū
  • lìng
  •  
  • lěi
  • fγng
  • guω
  • tài
  • rén
  •  
  • huáng
  • kǎo
  • chωng
  • gōng
  • lěi
  • zèng
  • jīn
  • guāng
  •  
  • tài
  • shī
  •  
  • zhōng
  • shū
  • lìng
  • jiān
  • shàng
  • shū
  • lìng
  •  
  • huáng
  • lěi
  • fγng
  • yuè
  • guω
  • tài
  • rén
  •  
  • jīn
  • shàng
  • chū
  • jiāo
  •  
  • huáng
  • kǎo
  • jué
  • wéi
  • chωng
  • guω
  • gōng
  •  
  • tài
  • rén
  • jìn
  • hào
  • wèi
  • guω
  •  
  •  
  •  
  •  
  •  
  • shì
  • xiǎo
  • xiū
  • ér
  • yán
  • yuγ
  •  
  •  
  •  
  • wéi
  • shàn
  • bào
  •  
  • ér
  • chí
  • yǒu
  • shí
  •  
  • zhī
  • cháng
  •  
  • wéi
  • kǎo
  •  
  • shàn
  • chéng
  •  
  • xiǎng
  • lωng
  •  
  • suī
  • yǒu
  • gōng
  •  
  • ér
  • jué
  • shòu
  • fγng
  •  
  • xiǎn
  • rωng
  • bāo
  •  
  • shí
  • yǒu
  • sān
  • cháo
  • zhī
  • βìng
  •  
  • shì
  • biǎo
  • xiàn
  • hòu
  • shì
  •  
  • ér
  • lài
  • sūn
  •  
  •  
  • nǎi
  • liè
  • shì
  •  
  • bγi
  •  
  • yòu
  • zǎi
  • huáng
  • kǎo
  • chωng
  • gōng
  • zhī
  • xùn
  •  
  • tài
  • rén
  • zhī
  • suǒ
  • jiào
  •  
  • ér
  • yǒu
  • dài
  • xiū
  • zhě
  •  
  • bìng
  • jiγ
  • qiān
  •  
  • zhī
  • xiǎo
  • xiū
  • zhī
  • néng
  • xiǎn
  •  
  • zāo
  • shí
  • qiè
  • wèi
  •  
  • ér
  • xìng
  • quán
  • jié
  •  
  • xiān
  • zhě
  •  
  • lái
  • yǒu
  •  
  • níng
  • sān
  • nián
  •  
  • suì
  • gγng
  •  
  • yuè
  • xīn
  • yǒu
  • shuò
  •  
  • shí
  • yòu
  • hài
  •  
  • nán
  • tuī
  • chéng
  •  
  • bǎo
  •  
  • chωng
  • rén
  •  
  • dài
  • gōng
  • chén
  •  
  • guān
  • wén
  • diàn
  • 殿
  • xué
  • shì
  •  
  • jìn
  •  
  • xíng
  • bīng
  • shàng
  • shū
  •  
  • zhī
  • qīng
  • zhōu
  • jūn
  • zhōu
  • shì
  •  
  • jiān
  • guǎn
  • nèi
  • quàn
  • nωng
  • shǐ
  • 使
  •  
  • chōng
  • jīng
  • dōng
  • ān
  • shǐ
  • 使
  •  
  • shàng
  • zhù
  • guω
  •  
  • ān
  • jùn
  • kāi
  • guω
  • gōng
  •  
  • shí
  • qiān
  • sān
  • bǎi
  •  
  • shí
  • shí
  • fγng
  • qiān
  • èr
  • bǎi
  •  
  • xiū
  • biǎo
  •  

原文

泷冈阡表
[北宋]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对照翻译

      呜呼!
      唉!
    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太夫人守节自誓;
    母亲立志守节。
    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
    母亲告诉我说:“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
    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
    曰:“
    说:“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因此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我靠什么守节呢?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
    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
    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
    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
    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
    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
    吾问之,则曰:“
    我问他,就说:“
    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
    吾曰:“’
    我问:“
    生可求乎?”
    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
    曰:“’
    他说:“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
    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
    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
    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
    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
    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
    呜呼!
    唉!
    其心厚于仁者邪!
    他是很重视仁的啊!
    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
    汝其勉之!
    你一定努力啊!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
      先父年幼丧父,努力读书,咸平三年考中进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
    又为泰州判官。
    又做过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岗。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
    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
    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起初诰封为福昌县太君,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
    从我们家道中落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
    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说:
    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禄来供养母亲。
    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获得赠封双亲。
    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过了十年,我担任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亲因病逝世于官邸,享年七十二岁。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
    又过了八年,我以不相称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枢密使,进为参知政事,又过了七年才解除职务。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自从进入军、政二府后,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自从仁宗嘉祐年间以来,每逢国家大庆,必定对我的先祖加以赐恩。
    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父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
    曾祖母累赠为楚国太夫人。
    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
    祖父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母累赠为吴国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先父崇国公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
    先母累赠为越国太夫人。
    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皇上初次举行祭天大礼,先父赐爵为崇国公,先母进爵为魏国太夫人。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
      于是我流着泪说:
    呜呼!”
    唉!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做善事无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我先祖和父亲积善有德,理应享有这种盛大的酬报,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赐爵位、受封官,经表彰而光荣,因褒奖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赏诰封,这就足够使其德行显扬于后世,庇荫支持子孙。”
    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于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谱系,详细刻在石碑上,接着又记下先父崇国公的遗训,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对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写在阡表上。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好让大家知道我德行浅薄,能力微小,只是适逢其时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则,没有辱及先祖,都由于上述的原因。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欧阳修立表。

注释

〔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
〔阡(qiān)表〕即墓碑。
〔阡〕墓道。
〔皇考〕指亡父。
〔崇公〕欧阳修的父亲,名观,字仲宾,追封崇国公。
〔卜吉〕指风水先生找到一块好坟地。
〔克〕能够。
〔表〕墓表,是记述死者公德的文体。
〔孤〕古时年幼就死了父亲称孤。
〔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古时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
〔居穷〕家境贫寒。
〔衣食〕指生活。
〔以长以教〕一边抚养(欧阳修)一边教育他。
〔以……以〕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并列。
〔俾(bǐ)〕使达到某种程度。
〔姑〕丈夫的母亲,这里指欧阳修的祖母。
〔养〕奉养,指孝顺父母。
〔始归〕才嫁过来的时候。古时女子出嫁称归。
〔免于母丧〕母亲死后,守丧期满。旧时父母或祖父死,儿子与长房长孙须谢绝人事,做官的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上月(概称三年),也称守制。免,指期满。
〔间〕间或,偶尔。
〔御〕进用。
〔适然〕偶然这样。
〔官书〕官府的文书。这里指刑狱案件。
〔求其生不得〕指无法免除他的死刑。
〔矧(shěn)〕况且。
〔剑〕抱。
〔《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郑玄注〕“剑谓挟之于旁。”戌〕地支的第十一位,可与天干的甲丙戊庚壬相配来记年。
〔咸平〕宋真宗年号。
〔道州〕地名,辖境为今天的湖南道县宁远以南的潇河流域。
〔判官〕官名,州郡长官的属官,掌管文书工作。
〔推官〕州郡长官的属官,专管刑事。
〔考〕亡父。
〔讳〕名讳。
〔江南〕宋时地区划分为路,宋真宗时中国划分为十八路,江南为一路,辖区相当于今天的江西江苏的长江以南,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和安徽长江以南以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
〔夷陵〕县名,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一〇三六年(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不和,罢知饶州,朝臣多论救,独谏官高若讷以为当贬。欧阳修写信骂高“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并叫他“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高上其书于仁宗,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令。事见《宋史》范仲淹欧阳修两传。
〔龙图阁〕宋真宗建。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供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包拯曾为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拯为包龙图即源于此。
〔南京〕宋时南京为应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市。
〔枢密〕枢密使,官名,中国最高军事长官。
〔推恩〕施恩惠于他人。
〔嘉祐〕仁宗年号。
〔妣〕已故母亲。
〔今上〕当今的皇上,指神宗赵顼xū。
〔郊〕祭天。
〔三朝〕仁宗英宗神宗。
〔熙宁〕宋神宗年号。
〔庚戌〕庚戌年,前文有“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年将死”。
〔辛酉〕天干地支所记月份。
〔朔〕初一。

相关推荐

冯梦龙
刘义庆
钟嵘
刘义庆
后汉书
李煜
黄帝内经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7—1072
宋吉州廬陵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歐陽觀子。少貧,從母鄭氏學。仁宗天圣八年進士。調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以歌詩唱和。景祐間為館閣校勘,作文為范仲淹辯,貶夷陵令。慶歷中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贊助新政。新政失敗,上疏反對罷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揚、潁等州。召為翰林學士。嘉祐二年知貢舉,倡古文,排抑“太學體”,文風大變。五年,擢樞密副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為皇,起濮議之爭。神宗立,請出知毫、青、蔡三州。以反對王安石新法,堅請致仕。能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袖,后人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獎掖后進,曾鞏、王安石、蘇洵父子俱受其稱譽。亦擅史學,與宋祁等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集古錄》、《六一詞》等。
全宋詩: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爲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館閣校勘。慶曆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爲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爲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歐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爲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添校記,亦以續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於卷末。
词学图录: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