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蓼萧拼音版

蓼萧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9 21:57:41

全文注音

  • xiāo
  • shī
  • jīng
  •  
  •  
  •  
  •  
  • xiāo
  •  
  • líng
  •  
  • jiàn
  • jūn
  •  
  • xīn
  • xiè
  •  
  • yàn
  • xiào
  •  
  • shì
  • yǒu
  • chω
  •  
  •  
  •  
  •  
  •  
  • xiāo
  •  
  • líng
  • rγng
  • rγng
  •  
  • jiàn
  • jūn
  •  
  • wéi
  • chǒng
  • wéi
  • guāng
  •  
  • shuǎng
  •  
  • shòu
  • 寿
  • kǎo
  • wàng
  •  
  •  
  •  
  •  
  •  
  • xiāo
  •  
  • líng
  •  
  • jiàn
  • jūn
  •  
  • kǒng
  • yàn
  • kǎi
  •  
  • xiōng
  •  
  • lìng
  • shòu
  • 寿
  • kǎi
  •  
  •  
  •  
  •  
  •  
  • xiāo
  •  
  • líng
  • nóng
  • nóng
  •  
  • jiàn
  • jūn
  •  
  • tiγo
  • chōng
  • chōng
  •  
  • luγn
  • yōng
  • yōng
  •  
  • wàn
  • yōu
  • tóng
  •  

原文

蓼萧
[先秦]诗经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对照翻译

      蓼彼萧斯,零露湑
  • 〔湑:叶子上沾着水珠。〕
  • 兮。
      艾蒿长得又高又壮,叶子上的露珠闪闪发光。
    既见君子,我心写
  • 〔写:舒畅。〕
  • 兮。
    已经见到了周天子,我的心情真是舒畅。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
  • 〔誉处:安乐愉悦。〕
  • 兮。
    一边喝酒一边谈笑,大家都喜气洋洋。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 〔瀼瀼:露水很多。〕
      艾蒿长得又高又壮,叶子上的露珠又多又亮。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 〔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已经见到了周天子,感受到恩宠和荣光。
    其德不爽
  • 〔爽:差。〕
  • ,寿考不忘。
    您的品德高尚无瑕,祝您长寿万年长。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 〔泥泥:露水很重。〕
      艾蒿长得又高又壮,叶子上的露珠又润又亮。
    既见君子,孔燕
  • 〔孔燕:非常安详。〕
  • 岂弟
  • 〔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已经见到了周天子,心中快乐无比舒畅。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就像兄弟情谊深厚,美德无瑕寿命长。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艾蒿长得又高又壮,叶子上的露珠又浓又密。
    既见君子,鞗革
  • 〔鞗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
  • 忡忡。
    已经见到了周天子,精致的马勒装饰着黄铜。
    和鸾
  • 〔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
  • 雝雝
  • 〔雝雝:铜铃声。〕
  • ,万福攸同
  • 〔攸同:所聚。〕
    銮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所有福气都归于圣躬。

注释

〔蓼〕长而大的样子。
〔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零〕滴落。
〔湑〕叶子上沾着水珠。
〔写〕舒畅。
〔燕〕通“宴”,宴饮。
〔誉处〕安乐愉悦。
〔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瀼瀼〕露水很多。
〔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爽〕差。
〔泥泥〕露水很重。
〔孔燕〕非常安详。
〔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鞗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
〔冲冲〕饰物下垂貌。
〔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
〔雝雝〕铜铃声。
〔攸同〕所聚。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