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馀,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石,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诒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1]行七:排行第七。
[2]故家子:世家大族之子。
[3]少慕道:少时羡慕道术。道,这里指道教。
[4]劳山:也称“崂山”或“牢山”,在今青岛市东北,南滨黄海,东临 崂山湾,上有上清宫、白云洞等名胜古迹。
[5]观(guàn 冠)宇:道教庙宇。
[6]蒲团:宗教用物。蒲草编结的圆草垫。僧、道盘坐或跪拜时垫用。
[7]素发垂领:白发披垂到脖颈。素,白色。
[8]神观爽迈:神态爽朗超俗。观,容貌、仪态。迈,高超不俗。
[9]玄妙:幽深微妙、奥妙无穷。《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手足重(chóng 虫)茧:手脚部磨出了老茧。重茧,一层层磨擦而 生成的硬皮。
[11]光鉴毫芒:月光明彻,纤微之物都能照见。毫,兽类秋后生出御寒的细毛;芒,谷类外壳上的针状刺须,如麦芒。毫、芒,比喻极其微细。
[12]良宵胜(shèng 圣)乐:美好夜晚的盛美乐事。宵,晚。胜,盛,
[13]分赉(lài 赖):分发赏赐。赉,赏赐。
[14]盎盂:盛汤水的容器。盎,大腹而敛口;盂,宽口而敛底。
[15]竞饮先釂(jiào 叫):争先干杯。釂,饮尽杯中酒。
[16]樽:本作“尊”,也作“罇”,盛酒器,犹今之酒壶。
[17]往复挹(yì意)注:指众人传来传去地倒酒。《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挹注,从大盛器倒入小盛器,这里指从酒壶倒入酒杯。
[18]乃尔寂饮:如此寂寞地喝酒。乃尔,如此。
[19]嫦娥:本作“姮娥”。神话传说中的月神,据说本为后羿之妻。《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20]《霓裳舞》: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天宝年间宫廷盛行的一种舞 蹈。据《乐苑》,《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西域《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改制而成。而《唐逸史》则传说唐玄宗曾夜游月宫,见“仙 女数百,皆素练裳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曲》。”详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五·霓裳辞》题解。
[21]“已而”四句:已而,然后。仙仙,同“仙仙”,起舞的样子。《诗·小 雁·宾之初筵》:“屡舞仙仙。”还,归。幽,幽禁。广寒,月宫名。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歌辞大意是:我翩翩地起舞啊,这是回到人间了吗,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这位来自月宫的嫦娥, 分辨不出剪贴壁上的月亮是人间的虚造还是天上的实有,故有此歌。
[22]烈如箫管:像箫管般嘹亮清脆。箫管,管乐器的统称。
[23]然:通“燃”。
[24]肴核:菜肴果品。
[25]樵苏:砍柴割草。
[26]阅:经,历。
[27]谙:熟习。
[28]诀:指施行法术的口诀。
[29]咒:念咒。即诵念施法的口诀。
[30]洁持:洁以持之,即以纯洁的心地葆其道术。
[31]蓦(mò末)然而踣:猛地跌倒。踣,同“仆”,跌倒。
[32]坟起:高起,指肿块隆起。
[33]揶揄(yé yú耶俞):讥笑嘲弄。
[34]无良:不善,没存好心。
[35]伧(cāng 仓)父:鄙贱匹夫。古时讥讽骂人的话。
[36]喜疢(chèn 衬)毒而畏药石:喜好伤身的疾患,而害怕治病的药石。 比喻喜欢阿谀奉承而害怕直言忠告。疢毒,疾病,灾患。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药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37] 舐(shì式)痈吮痔:一般作“吸痈舐痔”。吸痈脓,舔痔疮,喻指无耻的谄媚奉迎。《史记·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又,《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30或1640—1715
清山東淄川人,字留仙,號劍臣,又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少時應試,為學政施閏章所激賞,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貢生。久為鄉村塾師,中間一度至寶應縣為幕賓。博采傳聞,作小說《聊齋志異》,談狐說鬼,實對時弊多所抨擊。另有詩文集及俚曲,均以“聊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說《醒世姻緣》亦出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