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复庵记拼音版

复庵记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3 10:36:39

全文注音

  • ān
  •  
  • míng
  • qīng
  • chū
  •  
  • yán
  •  
  •  
  •  
  •  
  • jiù
  • zhōng
  • juān
  • fàn
  • jūn
  • yǎng
  • mγn
  •  
  • chωng
  • zhēn
  • shγ
  • nián
  • xià
  •  
  • jīng
  • shī
  • huà
  • shān
  • wéi
  • huáng
  • guān
  •  
  • shù
  • nián
  •  
  • shǐ
  • jié
  • 西
  • fēng
  • zhī
  • zuǒ
  •  
  • mγng
  • yuē
  • ān
  •  
  • huà
  • xià
  • zhī
  • xián
  • shì
  • βà
  • βuō
  • zhī
  • yωu
  •  
  • huán
  • shān
  • zhī
  • rén
  • jiē
  • xìn
  • ér
  • zhī
  •  
  • ér
  • fàn
  • jūn
  • fēi
  • fāng
  • shì
  • zhě
  • liú
  •  
  •  
  •  
  •  
  •  
  • yòu
  • ér
  • βú
  • shū
  •  
  • hào
  •  
  • chǔ
  •  
  •  
  • zhū
  • jīng
  • shǐ
  • βuō
  • suǒ
  • shè
  • liè
  •  
  • wéi
  • βōng
  • gōng
  • bàn
  • βú
  •  
  •  
  •  
  •  
  •  
  • fāng
  • chéng
  • zhī
  • xié
  • βōng
  • gōng
  • èr
  • wáng
  • chū
  •  
  • fàn
  • jūn
  • zhī
  • qiě
  • 西
  • bēn
  •  
  • shì
  • jiā
  • zǒu
  • zhī
  • guān
  • zhōng
  •  
  • jiāng
  • jìn
  • jué
  • zhγ
  • yān
  •  
  • nǎi
  • βōng
  • gōng
  • zhī
  • suǒ
  • zhī
  •  
  • ér
  • fàn
  • jūn
  • wéi
  • huáng
  • guān
  •  
  •  
  •  
  •  
  •  
  • tài
  • huà
  • zhī
  • shān
  •  
  • xuán
  • zhī
  • βiān
  •  
  • yǒu
  • sōng
  • yìn
  •  
  • yǒu
  • βì
  • shū
  •  
  • yǒu
  • quán
  •  
  • shuì
  • guān
  •  
  • gōng
  • guàn
  • zhī
  •  
  • huà
  • xià
  • zhī
  • rén
  • huò
  • zhù
  • zhī
  • cái
  •  
  • chuàng
  • shì
  • ān
  • ér
  • zhī
  •  
  • yǒu
  • sān
  • yγng
  •  
  • βōng
  • xiàng
  • yγng
  • chū
  •  
  •  
  •  
  •  
  •  
  • cháng
  • 宿
  • ān
  •  
  • kāi
  • ér
  • wàng
  •  
  • βà
  • zhī
  • βōng
  •  
  • léi
  • shǒu
  • zhī
  • shān
  • cāng
  • rán
  •  
  • shū
  • zhī
  • suǒ
  • cǎi
  • wēi
  • ér
  • è
  • 饿
  • zhě
  •  
  • ruò
  • ràng
  • jiān
  •  
  • fàn
  • jūn
  • zhī
  • suǒ
  • ér
  • wéi
  • zhī
  • zhě
  •  
  • shì
  • ér
  • βōng
  •  
  • fén
  • zhī
  •  
  • mián
  • shàng
  • zhī
  • shān
  • chū
  • yún
  • yān
  • zhī
  • biǎo
  •  
  • jiāng
  • xiàn
  • zhī
  •  
  • jiè
  • tuī
  • zhī
  • cωng
  • jìn
  • gōng
  •  
  • fǎn
  • guω
  • ér
  • yǐn
  • yān
  •  
  • yòu
  • fàn
  • jūn
  • zhī
  • suǒ
  • yǒu
  • zhì
  • ér
  • suì
  • zhě
  •  
  • yòu
  • shì
  • ér
  • βōng
  •  
  • tài
  • háng
  •  
  • jié
  • shγ
  • zhī
  • jiān
  •  
  • gōng
  • què
  • shān
  • lγng
  • zhī
  • suǒ
  • zài
  •  
  • zhī
  • máng
  • máng
  •  
  • ér
  • wàng
  • zhī
  • jiàn
  •  
  • xiāng
  • xuàn
  • rán
  •  
  •  
  •  
  •  
  •  
  • zuò
  •  
  • liú
  • zhī
  • shān
  • zhōng
  •  
  • hòu
  • zhī
  • jūn
  • βēng
  • shān
  • zhě
  •  
  • wàng
  • fàn
  • jūn
  • zhī
  • zhì
  •  

原文

复庵记
[清代]顾炎武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伴读。
  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颠,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
  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释

〔复庵〕房舍名,明朝末年太监范养民于明亡后隐居华山时所创建的三间居室。
〔旧中涓范君养民〕明朝太监范养民。旧,指明朝,因此文写于清朝,故称明朝为旧。中涓,内侍太监,主持宫中清洁扫除的人。
〔以〕在。
〔崇祯十七年〕即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这一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明思宗自缢而死。四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五月,李自成撤出北京,转移山西。
〔京师〕北京。
〔华山〕在今陕西华阳县境,古称西岳。
〔黄冠〕道士装束,此指道士。
〔克〕能。
〔礼〕尊敬,动词。
〔固〕本来。
〔非方士者流〕不是方士那一流人物。
〔方士〕指有方术的人。战国秦汉时,有以炼丹求仙等术欺人的人,为方士。东汉末年,道教产生,道士就继承了方士的法术。
《楚辞》西汉刘向辑,收集战国时楚人屈原宋玉景差等人的辞赋,还有一部分汉朝人仿屈宋等人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运用了楚地的文学形式,所以称“楚辞”。
〔涉猎〕指粗略地阅读书籍。
〔为东宫伴读〕担任太子的伴读。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此指太子。
〔伴读〕官名。
〔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李自成带了太子和二王出北京。东宫,太子朱慈烺。
〔二王〕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
〔走〕速行。
〔之〕往。
〔关中〕指今陕西。秦时有四关,东有函谷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南有武关。
〔尽厥职〕尽他的职责。
〔厥〕其,他的。
〔太华之山〕太华山,即华山。华山西南有少华山,又有小华山。
〔蔬〕种菜。
〔汲〕饮用。
〔不税于官〕不向官家纳税。税,纳税,动词。
〔不隶于宫观之籍〕不列入寺庙财产的登记簿上。隶,属。宫观,道教的庙宇。
〔楹〕本指堂屋前的明柱,此指一间房。
〔大河〕黄河。
〔雷首之山〕即首阳山,在山西永济县南,是中条山的南端,上有夷齐墓,相传商代遗民伯夷叔齐兄弟不食周粟,采薇于首阳山,终于饿死。
〔苍然突兀〕山色苍青突出天空。突兀,形容高。
〔若揖让乎其间〕这些山峰好像在那里拱手为礼似的。揖让,主宾相见的礼节。乎,于,在。
〔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本来就是范养民所敬慕而想这样做的。范养民隐居华山,自己耕种而食,不食清朝的官禄,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
〔汾之一曲〕汾河的一个曲折处。汾河是山西省最大河流,发源于山西北部宁武县的管涔山,流经晋中晋南等地,至河津县(旧县名,现已并入稷山县)西南注入黄河。
〔绵上之山〕指介山。绵上,古地名,春秋时属晋国,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南介山之下。
〔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范养民有志仿效介子推的事而没有达到目的。春秋时介子推跟随晋公子(晋侯重耳)流亡年。晋公子回国即位,重赏介子推。介子推辞不受封,遂隐而死。不遂,没有成功。
〔太行碣石之间〕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间,指北京。碣石山在河北昌黎县。
〔宫阙〕皇宫。
〔山陵〕皇帝坟墓,指昌平明十三陵。
〔去〕离开。
〔茫茫〕模糊不清。
〔极望〕尽力远望。
〔相与泫然〕相对流泪。
〔泫然〕流泪的样子。

相关推荐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大辞海》: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明诸生。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南明弘光时官兵部司务。清兵南下,在昆山一带参加抗清活动。南明隆武帝遥授兵部主事。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联系同道,不忘恢复。学问广博,通经史百家,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以及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的乾嘉学派很有影响。标举“经世致用”,指出“舍经学无理学”,强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在音韵学方面,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都有承前启后之功。工诗,沉郁苍凉,得杜甫之神髓。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顾炎武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