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用纯(1627年~1698年),别名朱柏庐,出生于江苏昆山玉山,代表作品为《朱子家训》、《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等。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27—1698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字致一,號柏廬。明諸生。入清,隱居教讀。治學確守程朱理學,所著《治家格言》,流傳頗廣。康熙間堅辭博學鴻儒之薦。另有《愧訥集》、《大學中庸講義》。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1617—1688)字致一,江苏昆山人。明诸生。父集璜,明季以诸生死难。用纯慕王裒攀柏之义,自号曰柏庐,授徒赡母,潜心宋儒书。其学确守程朱知行并进,而一以主敬为程。居平精神宁谧,动止有常。晨起谒家祠,即庄诵孝经,友爱诸弟,白首无间。为学戒十则以教学者,虽祁寒酷暑,讲论终日无倦容。晚作《辍耕语》,又为《治家格言》,语平易而切至。病将革,设先人位,拜于堂,告无罪。顾弟子曰:“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清康熙二十七年卒,年七十二。用纯与徐枋﹑杨无咎称“吴中三高士”,皆明季死事之孤。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耻躬堂诗文集》﹑《无欺困衡诸录》﹑《愧讷集》等。事迹见《清史稿》五○二卷﹑《清史列传》六六卷﹑《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四○五卷﹑《碑传集》一二八卷﹑《国朝先正事略》二九卷。(徐植农)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