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马伶〕姓马的演员。
〔伶〕古时称演戏歌舞作乐的人。
〔金陵〕南京市旧名。
〔梨园部〕戏班。《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梨园弟子”。后世因称戏剧团体为梨园。部,行业的组织。
〔明之留都〕明代开国时建都金陵,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金陵为留都,改名南京,也设置一套朝廷机构。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白虎通义·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后来遂用作国家之代称。这里仍用本来的含义。
〔盛时〕国家兴隆的时期。
〔问〕探访。
〔桃叶渡〕南京名胜之一,是秦淮河的古渡口,相传东晋王献之送其妾桃叶在此渡江,因而得名。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三国时称石子岗,又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元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趾相错〕脚印相交错,形容游人之多。
〔以技鸣〕因技艺高而出名。
〔无虑〕大概。
〔辈〕同一等级同一类别的人。引申为“群”“队”,这里指“部”。
〔新安〕今安徽歙(shè)县。
〔贾(gǔ)〕商人。
〔征〕召集。
〔妖姬〕艳丽女人。
〔静女〕语出《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指少女。
〔毕集〕都来了。
〔肆〕店铺,这里指戏场。《鸣凤》指明代传奇《鸣凤记》,传为王世贞门人所作,演夏言杨继盛诸人与权相严嵩斗争故事。
〔椒山先生〕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弹劾严嵩被害。
〔迨(dài)〕等到。
〔半奏〕演到中间。
〔引商刻羽〕演奏音乐。商羽,古五音名。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抗坠疾徐〕声音高低快慢。《礼记·乐记》“歌者上如抗,下如队(坠)。”孙希旦集解引方氏悫说〕“抗,言声之发扬;队,言声之重浊。”
〔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事。河套,地名,黄河流经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形曲如套子,中间一带称作河套。在明代,河套为鞑(dá)靼(dá)族所聚居,经常内扰,杨继盛夏言诸人主张收复,严嵩反对,所以发生廷争。严嵩为当时专揽朝政的权臣,官至太子少师,结党营私,后被劾罢免。
〔严嵩〕字惟中,分宜(今属江西)人,弘治年间中进士,得到明世宗信任。他弄权纳贿,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是有名的奸臣。
〔西顾〕往西看,指为华林部李伶的演出所吸引。
〔叹〕赞叹,赞赏。
〔命酒〕叫人拿酒来。
〔首不复东〕头不再往东看,意为不愿看兴化部马伶演出。
〔未几〕没有多久。
〔更进〕继续往下演出。
〔“盖马伶”句〕原因是马伶耻于居李伶之下,卸装逃走。易衣,这里指卸装。
〔既去〕已离开。既,表示行动完成。
〔辄以易之〕随便换人。辄,犹“即”。《汉书·吾丘寿王传》“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可引申为随便。
〔辍(chuò)〕停止。
〔且三年〕将近三年。
〔故侣〕旧日伴侣,指同班艺人。
〔幸〕冀也,希望。
〔更奏〕再次献演。
〔奉〕敬献。
〔已而〕不久。
〔失声〕控制不住,不觉出声。
〔匍(pú)匐(fú)〕伏在地上。
〔凌出〕高出,凌驾于对方之上。
〔华林部〕指华林部伶人。
〔过〕拜访。
〔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易〕轻视。《左传·襄公四年》“贵货易土。”引申为胜过。
〔为〕此是扮演的意思。
〔至矣〕像极妙极。
〔安从授之〕从哪里学到。
〔掩其上〕盖过他。掩,盖过。《国语·晋语五》“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
〔固然〕确实。
〔即〕通“则”。
〔昆山〕县名,在江苏省。
〔顾秉谦〕明熹宗天启年间为首辅,是阉党中人。
〔俦(chóu)〕同类人。
〔走〕跑到。
〔门卒〕门下的差役。
〔朝房〕百官上朝前休息的地方。
〔察其举止,聆其语言〕观察其行动,聆听其言语。聆,听。
〔罗拜〕数人环列行礼。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中亚一部分地方。
〔回回〕旧时对于回族及伊斯兰教徒的称呼。
〔无所干求〕没有办法得到。
〔走事昆山〕到顾秉谦处去做仆从。事,侍奉。昆山,古人习惯以籍贯指代人,这里即指顾秉谦。下句“分宜”,即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今江西分宜县)人。
〔见昆山犹之见分宜〕见到顾秉谦就好像见到了严嵩。
〔以分宜教分宜〕意即以生活中的严嵩为榜样来学演严嵩。
〔工〕精。
〔耻其技之不若〕耻于自己的演技不如人家。不若,不如。
〔尔〕同“耳”,表决然语气。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30日),别名侯朝宗,出生于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主要成就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