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循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虽小邑,伐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承解诛疲以令国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原来六国的土地有三十多郡。山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意即原来六国的土地。
〔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修整好各地的关隘,占据各地的险要,整备下精良的武器装备,以保守这些地方。津关,渡口和关隘,指水陆要道。据,凭依。修,整治。甲兵,铠甲武器。
〔戍卒〕防守边防的士兵。
〔不用弓戟之兵,櫌(yōu)白梃(tǐng),望屋而食,横行天下〕没有锋利的兵器,仅仅使用锄头木棍等作武器,随所到之处就食,而天下无所阻挡。弓戟之兵,弓箭戟矛一类武器。櫌白梃,指农具。此处借以形容武器之粗劣。,同“锄”。櫌,锄头的木柄。白梃,白木棒,即没有经过加工的棍棒。望屋而食,见有人家,就去吃饭,指没有军粮储备。
〔关梁不阖(hé)〕关口和桥梁来不及封闭。阖,关闭。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楚军一直打到鸿门一带地方,连像篱笆那样的阻碍也没有遇到。楚师,指陈胜起义的部队。陈胜起义后号为张楚,因此称为楚师。鸿门,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今名项王营。
〔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在这种情况下,秦在原来六国的统治大乱,各地纷纷乘机起兵。扰,乱。豪俊,豪杰,有相当才能的人。
〔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章邯趁机凭借众多的军队,来图谋他的君主,求取自己的爵位。章邯,秦大将。要市,指谋求自己的利益。要,同“徼”,求取。市,交易。
〔不信〕不忠实。
〔其势居然也〕是它的地理形势所在才这样的。即是说,由于所处地理形势好,才能称雄于诸侯。
〔且〕连词,况且。
〔当此之世……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指六国良将贤相虽多,但由于秦地险阻,他们进攻秦国的行动终于失败。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秦把小城的军队合并到大城之中,在险要关塞驻军据守。
〔高垒毋战〕构筑高高的营垒,不要作战。
〔闭关据厄〕关闭函谷关,把守住险要的关塞。
〔诸侯起于匹夫〕指山东各地的起义首领都是从平民中崛起的。匹夫,这里指普通老百姓。
〔素王之行〕素王的德行。素王,指没有王位而具有王者德行的人。
〔其下未附〕他们的下属还未亲附。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他们见到秦朝的防御是难以进犯的。
〔安土息民,以待其敝〕使境内平安,民众能休养生息,以等待他们的衰败。弊,败坏。
〔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收养弱小,扶助疲敝,而使秦国的国君不怕不能在天下实现自己的意愿。
〔救败〕挽救败亡。
〔足己不问〕骄傲自满,不请教别人。
〔遂过而不变〕有过错因循而不能更改。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秦二世承继了秦始皇的做法,因循而不加以改变,又加上残暴酷虐,因而加重了祸患。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指秦始皇秦二世子婴三代君主溺于错误而终身不悟。惑,困惑,迷乱。
〔深虑知化〕智虑深远,了解形势变化的道理。
〔拂过〕提出纠正错误的意见。拂,违反。
〔秦俗多忌讳之禁〕秦朝的风习是禁忌很多。俗,习俗,风气。
〔重足而立〕两脚紧靠着站着,形容恭敬的样子。
〔拑(qián)口而不言〕闭着嘴不说话。形容心怀恐惧而不敢说话的样子。
〔奸不上闻〕坏消息不让皇帝知道。
〔雍蔽〕阻塞,蒙蔽。指上下之间情况不通。
〔饰法设刑〕整饬法令,设立刑罚。饰,同“饬”,整顿。
〔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在它衰弱的时候,也能靠五伯的征伐而使诸侯服从。五伯,即春秋五霸。伯,同“霸”。
〔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它削弱的时候,也能内部加强守护,外部交好其他国家而使政权保存下来。守,保持。附,靠近。
〔繁法严刑而天下振〕法令繁复,刑罚严酷而使得天下震动不安。振,同“震”。
〔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所以,周王朝设置五等爵位,符合治国的原则,因而延续了一千多年。五序,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序,顺序。千余岁,周王朝的统治,西东周合计共八百余年。这里说“千余岁”,是夸大的说法。
〔秦本末并失〕秦王朝在根本和次要的方面都不正确,所以统治不能长久。本末,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根本方针和采取的方法手段。
〔安危之统〕指使得国家安全或者危险的原理。统,统绪,纲纪。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民谚说〕“不忘记先前事情的经验教训,就是后来事情的借鉴。”师,师法,借鉴。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明了盛衰的道理,明辨权位势力的适当运用。宜,适当,适宜。
〔去就有序〕取舍有一定的顺序。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前200—前168
西漢河南洛陽人。年十八,即以文才出名。年二十余,文帝召為博士,遷太中大夫。數上疏,言時弊,為大臣周勃、灌嬰等所毀,貶為長沙王太傅,遷梁懷王太傅。曾多次上書,主張重農抑商,建議削弱諸侯王勢力。以懷才不遇,憂郁而死。所著政論《陳政事疏》、《過秦論》等,為西漢鴻文。世稱賈太傅,又稱賈長沙,亦稱賈生。有《新書》、《賈長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