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书洛阳名园记后拼音版

书洛阳名园记后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10/13 20:20:20

全文注音

  • shū
  • luò
  • yáng
  • míng
  • yuán
  • hòu
  •  
  • sòng
  •  
  • fēi
  •  
  •  
  •  
  •  
  • luò
  • yáng
  • cβǔ
  • tiγn
  • xià
  • zβī
  • zβōng
  •  
  • xié
  • xiáo
  • miǎn
  • zβī
  •  
  • dγng
  • qín
  • lǒng
  • zβī
  • jīn
  • βóu
  •  
  • ér
  • zβào
  • wèi
  • zβī
  • zǒu
  •  
  • gài
  • fγng
  • zβēng
  • zβī
  •  
  • tiγn
  • xià
  • dγng
  • sβω
  •  
  • yǒu
  • sβω
  •  
  • luò
  • yáng
  • xiγn
  • sβòu
  • bīng
  •  
  • cβáng
  • yuē
  •  
  •  
  • luò
  • yáng
  • zβī
  • sβèng
  • sβuγi
  •  
  • tiγn
  • xià
  • zβω
  • luàn
  • zβī
  • βòu
  •  
  •  
  •  
  •  
  •  
  •  
  • táng
  • zβēn
  • guàn
  •  
  • kγi
  • yuán
  • zβī
  • jiγn
  •  
  • gōng
  • qīng
  • guω
  • kγi
  • guǎn
  • liè
  • dōng
  • zβě
  •  
  • βào
  • qiγn
  • yǒu
  •  
  • luàn
  •  
  • zβī
  •  
  • cβí
  • táng
  • zβú
  • sβù
  •  
  • bīng
  • cβē
  • róu
  •  
  • fèi
  • ér
  • wéi
  • qiū
  •  
  • gγo
  • tíng
  • xiè
  •  
  • yγn
  • βuǒ
  • fén
  • liáo
  •  
  • βuà
  • ér
  • wéi
  • βuī
  • jωn
  •  
  • táng
  • gòng
  • miè
  • ér
  • wáng
  •  
  • cβù
  •  
  • cβáng
  • yuē
  •  
  •  
  • yuán
  • yòu
  • zβī
  • xīng
  • fèi
  •  
  • luò
  • yáng
  • sβèng
  • sβuγi
  • zβī
  • βòu
  •  
  •  
  •  
  •  
  •  
  •  
  • qiě
  • tiγn
  • xià
  • zβī
  • zβω
  • luàn
  •  
  • βòu
  • luò
  • yáng
  • zβī
  • sβèng
  • sβuγi
  • ér
  • zβī
  •  
  • luò
  • yáng
  • zβī
  • sβèng
  • sβuγi
  •  
  • βòu
  • yuán
  • yòu
  • zβī
  • xīng
  • fèi
  • ér
  •  
  •  
  • míng
  • yuán
  •  
  • zβī
  • zuò
  •  
  • rán
  • zγi
  •  
  •  
  •  
  •  
  •  
  • βū
  •  
  • gōng
  • qīng
  • fγng
  • jωn
  • cβáo
  •  
  • fàng
  • βū
  • zβī
  • wéi
  • zβī
  •  
  • ér
  • wàng
  • tiγn
  • xià
  • zβī
  • zβω
  • βū
  •  
  • tuω
  • 退
  • xiǎng
  •  
  • βū
  •  
  • táng
  • zβī
  • sβω
  •  

原文

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代]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对照翻译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
  • 〔挟:挟持。〕
  • 〔殽:同“崤”,指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
  • 〔黾:黾隘,古隘道名。即今河南信阳西南的平靖关。〕
  • 之阻,当秦
  • 〔秦:指秦地,即现在陕西一带。〕
  • 〔陇:现在陕西西部和甘肃一带。〕
  • 之襟喉
  • 〔襟喉:这里比喻要害之处。襟,衣襟。喉,喉咙。〕
  • ,而赵
  • 〔赵:本是战国时的国名,这里指今山西陕西河北一带。〕
  • 〔魏:本是战国时的国名,这里指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一带。〕
  • 之走集
  • 〔走集:往来必经的险要之地。〕
  • ,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洛阳位于全国的中心地带,倚靠崤山和渑池的天险,堪称秦川、陇地的咽喉要道,同时也是赵国和魏国争相向往的战略要地,历来是四方诸侯争夺的焦点。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如果天下一直太平无事,那自然没有问题,但一旦发生战乱,洛阳总是首当其冲。
    予故尝曰:“
    因此我曾说过:“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洛阳的兴盛与衰败,就是天下太平或动乱的晴雨表啊。”
      唐贞观
  •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六二七年~六四九年)。〕
  • 、开元
  •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七一三年~七四一年)。〕
  • 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
  • 〔第:指宅第。〕
  • 于东都
  • 〔东都:西周以镐京为西都,所以称王城(即洛阳)为东都,后来一直袭称。唐时又以洛阳为陪都,也称东都。〕
  • 者,号千有余邸
  • 〔邸:泛指贵族官僚的住宅。〕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和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时候,公卿贵族、皇亲国戚纷纷在东都洛阳建造府邸庄园,据说总数达到了一千多家。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
  • 〔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
  • 〔蹂:践踏。〕
  • 〔蹴:用脚踢。〕
  • ,废而为丘墟。
    然而,到了唐朝后期,国家陷入动荡,人们流离失所,再加上五代时期的惨烈破坏,那些曾经美丽的池塘、竹林和树木,被兵车碾压,变成了一片废墟。
    高亭大榭
  • 〔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 ,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
    高耸的亭阁、宽敞的楼台,也在战火中被焚烧殆尽,化为灰烬,随着唐朝的灭亡一同烟消云散,没有留下一处遗迹。
    予故尝曰:“
    所以我曾说:“
    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其实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象征啊。”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再说,天下的太平或动乱,可以从洛阳的兴衰中看出端倪;
    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
    而洛阳的兴衰,又可以通过馆第园林的兴废来判断。
    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既然如此,《洛阳名园记》这部作品,难道是我白白浪费笔墨、毫无意义的吗?
      呜呼!
      唉!
    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
  • 〔放:放纵。〕
  • 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
  • 〔治忽:这里指治乱。忽,绝灭。〕
  • ,欲退享此,得乎?
    如今的公卿大夫们正受到朝廷的重用,却沉迷于个人的享乐,肆意放纵私欲,完全忘记了国家的安危大事,他们总想着将来退隐后还能享受园林之乐,但这真的能实现吗?
    唐之末路是已。
    唐朝灭亡的教训,不正是摆在眼前的警示吗?

注释

〔洛阳〕即今河南洛阳市。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武周五代唐曾在这里建都。
〔挟〕挟持。
〔殽〕同“崤”,指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
〔黾〕黾隘,古隘道名。即今河南信阳西南的平靖关。
〔秦〕指秦地,即现在陕西一带。
〔陇〕现在陕西西部和甘肃一带。
〔襟喉〕这里比喻要害之处。襟,衣襟。喉,喉咙。
〔赵〕本是战国时的国名,这里指今山西陕西河北一带。
〔魏〕本是战国时的国名,这里指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一带。
〔走集〕往来必经的险要之地。
〔候〕征候。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六二七年~六四九年)。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七一三年~七四一年)。
〔第〕指宅第。
〔东都〕西周以镐京为西都,所以称王城(即洛阳)为东都,后来一直袭称。唐时又以洛阳为陪都,也称东都。
〔邸〕泛指贵族官僚的住宅。
〔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蹂〕践踏。
〔蹴〕用脚踢。
〔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园囿〕这里泛指园林宅第。囿,有林池的园子叫囿。
〔候〕观察。
〔放〕放纵。
〔治忽〕这里指治乱。忽,绝灭。
〔得〕能够。

相关推荐

李格非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他断然谢绝,表现了廉洁清正的风节。

《辞源》:【李格非】公元1047?—1107?年。宋齊州章丘人。字文叔。女詞人李清照父。幼時聰敏警俊,刻意於經學,著禮記説數十萬言。熙寧九年進士,任冀州司户參軍。元祐中爲太學博士,以文章受知於蘇軾。紹聖初,通判廣信軍。累遷至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刑獄。建中靖國元年罷職,以舊黨入元祐黨籍。工詞章,文章筆力雄勁。著有洛陽名園記禮記精義。宋史有傳。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