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穀。”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楚臣。连尹,官名。襄老,人名。公元前五九七年晋楚邲之战时,晋国俘获谷臣,射死襄老,把尸首运回晋国。楚国俘获知?。
〔知罃〕晋大夫,荀首之子。
〔荀首〕即知庄子,晋国的上卿。
〔佐〕辅,任副职的意思。
〔中军〕古代军事编制,分左中右三军,主帅亲率中军。
〔王〕指楚共王,前五九〇年至前五六〇年在位。
〔俘馘〕俘虏。馘,截掉耳朵。古代战时以割取敌人尸首左耳来记战功。
〔执事〕侍从左右的人。这里实际指楚共王。
〔衅鼓〕古代的一种祭礼。用牲畜的血来涂抹钟鼓。这里是被杀掉的意思。
〔即〕动词,就。
〔纾〕宽舒。这里是解除苦难的意思。
〔惩〕克制。
〔宥〕宽赦。这里是原谅的意思。
〔累〕捆绑。
〔不穀〕不善。这是诸侯自称的谦词。
〔灵〕威灵。这里是福气的意思。
〔累臣〕被俘虏的人。这里是知?的自称。
〔不朽〕不腐烂。这里指对国君忠贞不渝。
〔外臣〕对别国君主称本国的臣。这里指知?的父亲荀首。
〔宗〕宗族。
〔嗣〕继承。
〔宗职〕家族世袭的官职。
〔事〕军事,这里指担任军中职务。
〔偏师〕副将所率军队。
〔修封疆〕保卫边境。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