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忘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呰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子〕对对方的尊称。
〔劳〕苦。
〔仆〕自称之谦词。
〔有〕又。
〔略〕大概,大略。
〔仲宣〕王粲字,“建安七子”之一。
〔独步〕指超群出众。
〔汉南〕指荆州一带,王粲曾到荆州依附刘表,故云。
〔孔璋〕陈琳字,“建安七子”之一。
〔鹰扬〕如鹰之飞扬,喻逞威,大展雄才。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袁绍)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重河朔,名重天下。”冀州在地理上属河朔,陈琳曾在冀州为袁绍记室,故云。
〔伟长〕徐干字,“建安七子”之一。
〔擅名〕享有名声。
〔青土〕指青州。徐干,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北海古称青州,故说他擅名青土。
〔公干〕刘桢字,“建安七子”之一。
〔振藻〕谓显扬文采。
〔海隅〕海边。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人,东平近海,故说他振藻于海隅。
〔德琏〕应玚字,“建安七子”之一。
〔发迹〕兴起扬名,得志显达。
〔此魏〕德琏,南顿人,南顿地近许昌,故曰此魏;一说,此魏当为北魏,指曹魏。
〔曹道衡注〕“南顿近许都,故曰北魏,犹言西蜀东吴也。”
〔足下〕对杨德祖的尊称。
〔高视〕傲视,小视。
〔上京〕京师,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一直居住在京师,故云。
〔灵蛇之珠〕又称隋侯之珠。
〔李善注引《淮南子》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而涂之。后蛇于大江中衔珠以报之,因曰隋侯珠。”
〔荆山之玉〕楚国的和氏璧。
〔李善注引《韩非子》“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之中,奉而献之。文王使玉人治其璞而得宝。”荆山〕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
〔吾王〕指魏王曹操。
〔天网〕上天布下的罗网,比喻朝廷的统治。
〔该〕网罗。
〔八纮(hóng)〕八方极远之地。
〔兹(zī)国〕指魏国。
〔飞轩〕飞举。
〔绝迹〕不见踪迹。飞轩绝迹,飞到极高的境界。
〔闲〕娴熟。
〔司马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汉代辞赋家。
〔同风〕格调风格相同。
〔班固《两都赋序》“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画虎不成反为狗〕画虎不成,反倒象狗。指好高鹜远反而一事无成。
〔嘲〕嘲谑。
〔盛道〕极力称说。
〔吕延济注〕“子建前有书与陈琳,嘲讥其文,琳反以为论其道而赞美其文。”
〔钟期〕钟子期,为春秋时人,传说他对友人伯牙弹琴表现的音乐形象理解极深,见《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
〔失听〕听觉失灵。
〔妄叹〕胡乱随便地赞叹。
〔嗤〕讥笑。
〔讥弹(tán)〕讥讽并抨击。
〔应时〕及时。
〔丁敬礼〕丁廙(yì)字。建安时官为黄门侍郎,其兄为丁仪,同为曹植好友,曾共同谋划拥立曹植为太子,曹丕继位后,兄弟被杀。
〔润饰〕润色。
〔若〕代词。若人,犹言这人,那人。
〔辞〕推辞。
〔卿〕对对方的爱称。
〔疑难〕为难。
〔达言〕通达之言。
〔尼父〕即孔子。孔子,字仲尼,父是尊称。
〔同流〕相类似。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改定的编年体春秋史。
〔游夏〕指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措一辞〕加一句话。这段话意谓孔子的《春秋》已非常完美,任何人不能改动。
〔南威〕古代美女名。
〔淑媛〕贤慧的美女。
〔龙泉〕古代宝剑名,又名龙渊。
〔李善引《战国策》苏秦说韩王曰〕“韩之剑戟,龙渊大阿,陆断牛马,水击鸿雁。”
〔刘季绪〕刘修的字为季绪,刘表之子。
〔李善引挚虞《文章志》曰〕“刘表子,官至乐安太守,著诗赋颂六篇。”作者〕创作者,指优异的创作者。
〔诋(dǐ)诃(hē)〕诋毁呵叱。
〔掎(jǐ)摭(zhí)〕指摘。
〔利病〕利害,偏指毛病。
〔田巴〕战国时齐国辩士,相传其辩于徂丘,议于稷下,一日服千人,见《鲁连子》。
〔毁〕毁谤。
〔五帝〕指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罪〕数罪。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呰(zǐ)〕诋毁。
〔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稷下〕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之地。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据说他驳斥田巴,使得其终身不敢再辩。
〔杜口〕闭口。
〔刘生〕指刘季绪。
〔辩〕辩才。
〔息〕止。
〔兰茞(chén)荪(sūn)蕙(huì)〕皆是香草的名字。
〔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
《吕氏春秋·遇合》载〕“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悦)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
《咸池》黄帝乐曲名。
《六茎》颛顼乐曲名。
〔墨翟(dí)〕墨子,战国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提倡薄葬非乐。其中有《非乐》篇,否定音乐存在的必要。
〔往〕送。
〔一通〕犹一卷。
〔击辕之歌〕谓敲打车辕中乐成声,喻低俗的音乐。
〔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
〔揄(yú)扬〕阐发宣扬。
〔扬子云〕扬雄,字子云,汉代辞赋家。
〔先朝〕前朝,指汉朝。
〔执戟之臣〕即执戟郎,看守宫门的低级官员。
〔壮夫不为〕扬雄在《法言》中说,辞赋乃“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认为辞赋是雕虫小技。
〔位为蕃(fān)侯〕蕃侯,诸侯。建安十九年,曹植徙封临淄侯。
〔戮力〕并力,协力。
〔上国〕此指中央政权。
〔流惠〕施恩。
〔下民〕即百姓。
〔金石之功〕金,指钟鼎。石,碑碣。古人纪功颂德,将事迹刻在金石之上,以流传后世。
〔翰墨〕笔墨,此指文章。
〔勋绩〕功绩。
〔果〕实现。
〔行〕施行。
〔实录〕符合实际的记载。
《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衷〕正。
〔成一家之言〕建立独立的一说。
〔司马迁《报任安书》“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藏之于名山〕《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要(yāo)之皓首〕要,通“邀”。皓首,白头,喻指晚年。
〔惠子之知我〕惠子是庄子的好友,战国时人。
〔死后,庄子经其墓,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92—232 三國魏沛國譙人,字子建。曹操子。夙慧,有文才。早年為操所愛,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臨淄侯。一度欲立為太子,但任性而行,失寵。兄曹丕為帝,黃初三年,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王,備受猜忌。明帝太和三年,徙封東阿王,又改封陳王。每冀試用,終不能得。十一年中三徙都,郁郁而終。謚思。世稱陳思王。文才富艷,善詩工文,與曹操、曹丕合稱三曹。所作經后人輯為《曹子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