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老马识途拼音版

老马识途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8:59:11

全文注音

  • lǎo
  • shí
  •  
  • zhàn
  • guó
  • hán
  • guó
  •  
  • hán
  • fēi
  •  
  •  
  •  
  •  
  • guǎn
  • zhòng
  •  
  • péng
  • cóng
  • huγn
  • gōng
  • ér
  • zhú
  •  
  • chūn
  • wǎng
  • dōng
  • fǎn
  •  
  • βí
  • huò
  • shī
  • dào
  •  
  • guǎn
  • zhòng
  • yuē
  •  
  •  
  • lǎo
  • βǎ
  • zhī
  • zhì
  • yòng
  •  
  •  
  • nǎi
  • fàng
  • lǎo
  • βǎ
  • ér
  • suí
  • zhī
  •  
  • suì
  • dào
  •  
  • xíng
  • shān
  • zhōng
  • shuǐ
  •  
  • péng
  • yuē
  •  
  •  
  • dōng
  • shān
  • zhī
  • yγng
  •  
  • xià
  • shān
  • zhī
  • yīn
  •  
  • rǎng
  • cωn
  • ér
  • rèn
  • yǒu
  • shuǐ
  •  
  •  
  • nǎi
  • jué
  • zhī
  •  
  • suì
  • shuǐ
  •  
  • guǎn
  • zhòng
  • zhī
  • shèng
  • ér
  • péng
  • zhī
  • zhì
  •  
  • zhì
  • suǒ
  • zhī
  •  
  • nγn
  • shī
  • lǎo
  • βǎ
  •  
  • lǎo
  •  
  • jīn
  • rén
  • zhī
  • xīn
  • ér
  • shī
  • shèng
  • rén
  • zhī
  • zhì
  •  
  • guò
  •  

原文

老马识途
[先秦]韩非子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

〔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反〕通“返”,返回。
〔放〕放开,解脱羁绊让老马自己随便走。
〔遂〕最终,终于。
〔得道〕找到道路。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相关推荐

韩非子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大辞海》: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子。曾多次上书建议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著《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以明志。受到秦王政重视,迫使韩王遣之入秦。旋因李斯、姚贾谗害,自杀于狱中,学说则成为秦国政治实践指导。吸收道、儒、墨各家思想,尤其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之大成。主张“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赏厚而信,刑重而必”(《韩非子·定法》)。称法的制定,应“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韩非子·难三》);法的施行,应“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综合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提出以“法”为中心,“法、术、势”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发展荀子哲学思想,以“道”为事物运动普遍规律,“理”为事物运动特殊规律,提出“缘道理以从事”(《韩非子·解老》)。主张用“参验”方法来验证人的认识。注意到事物的矛盾性,强调对立面不可调和,提出“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韩非子·显学》)。认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人不免于利欲之心,人际关系是利益和利害关系,提出教育中须把握的原则是:不能指望人会自觉为善,却可以做到使人不为恶;强调严厉的教育,不相信道德和情感的作用,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韩非子·显学》)。出于统一思想和意志的需要,提出禁“二心私学”(《韩非子·诡使》),视儒墨各家私学为“愚诬之学,杂反之辞”(《韩非子·显学》),一律置于被禁绝之列。普通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也不予认可,代之以“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教育内容为知法守法,安心耕战;实现教育的手段则在于官府和官吏。著作有《韩非子》传世。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