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五年春三月,兖海节度副使李员外虞致本府书币,修好于我。卒事返命,且以故太守《苏源明集》中《小洞庭燕籍》及《序》二首见寄,请馀立一贞石,识其故处云。
馀为之考寻图牒,询访耇老,自五六日至于旬时,茫然曾不得回源亭涡泊依稀仿佛者。从天宝十二载而下,及兹八十年,源明有盛名于朝,遗爱在郓,尝与五太守会集,燕游之所,形于文字,冏若金玉。若良二千石好事君子,接武而来,纵不恢张增饰之,必当思人爱树,存为此州故事。悲夫恩泽之外,四纪有馀,自荡平而还,三政相继。不铦锋摩刃,以战斗为务;则长臂利爪,而攫拾是谋。视嘉山水好风月,如越人之髢、瞽者之鉴,非惟无用,又从而仇之。
馀以为不可使中行子之文无传于此地,乃于溪亭作金石刻,引而记之,亦李志也。
秋七月二十七日,天平军节度等使检校尚书右仆射郓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彭城县公令狐楚记。
令狐楚(766或768~837),唐代文学家。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逝世于山南西道节度使镇上。谥曰文。
《大辞海》:令狐楚(766—837)唐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贞元进士。宪宗时擢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以皇甫镈荐为宰相,后被贬。敬宗时得权臣李逢吉之助,授宣武军节度使。文宗时授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所至赈济旱灾,抚绥有方。太和九年(835年)转尚书左仆射。甘露之变后改任盐铁转运使。后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有《漆奁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766—837)唐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贞元进士。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元和十四年(819),以皇甫镈荐为宰相。后被贬。敬宗时,得李逢吉助,为宣武节度使。文宗时,累官尚书左仆射。甘露之变后,文宗欲用为宰相,被宦官仇士良所阻。旋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而卒。工诗文。所撰牋奏制文,均为人传诵。曾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相酬唱。著有《漆奁集》,已佚。《全唐文》录存文六卷,《全唐诗》录存诗五十九首。又编选《元和御览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