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肾气受病,肺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二月肾气微,肝当正王。宜减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勿食黄花菜、陈醋、菹,发痼疾。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葵及鸡子,滞人血气,冱精。勿食兔及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八日,宜拔白发;九日忌食一切鱼,仙家大畏。十四日不宜远行。仲春气正,宜节酒保全真性。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王。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勿食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此月三日,忌食五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六日宜沐浴,十二日宜拔白发,二十七日忌远行,宜斋戒,念静思真。
四月肝藏已病,心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此月四日,宜沐浴,拔白发。七日宜安心静虑,斋戒,必有福庆。其日忌远行。
五月肝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韭,以为症痼,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此月五日,宜斋戒,清静。此日忌见一切生血,勿食一切菜。十六日切忌嗜欲,犯之夭寿,伤神。其日忌远行。二十七日宜沐浴,拔白发。
六月肝气微,脾藏独王。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此月六日,宜斋戒、沐浴,吉。其日又宜起土兴工。二十四日宜拔白发,其日忌远行。二十七日宜沐浴,念静思真,施阴骘事吉。
七月肝心少气,肺藏独王。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令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此月勿思恶事,仙家大忌。五日宜沐浴,七日宜绝虑,斋戒。九日谢前愆,求祈新庆。二十八日宜拔白发。二十九日忌远行。
八月心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疠痢。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人神气。此月四日,勿市鞋履附足之物,仙家大忌。十八日宜斋戒,思念吉事,天人兴福之时。二十日宜拔白发,忌远行,去而不返。又宜沐浴,吉。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咸,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勿冒风霜,无恣醉饱。勿食蓴菜,有虫不见。勿食姜蒜,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犬肉,减算夭寿。此月九日;宜斋戒。十六日宜沐浴,拔白发。二十七日忌远行,呼为罗网之日。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藏。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蓴菜,衰人颜色。此月一日,宜沐浴。四日、五日勿责罚,仙家大忌。是月十日忌远行,十三日宜拔白发,十五日宜斋戒,静念思真,必获福庆。二十日,切忌远行。
十一月肾藏正王,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勿灸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勿食貉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经夏醋,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此月三日,宜斋戒静念。十日宜拔白发,其日忌远行,不可出,宜念善,天与福去灾。十六日宜沐浴,吉。
十二月土当王,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薤,多发痼疾。勿食鼋鳖。
孙真人摄养论竟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
《大辞海》:孙思邈(581—682)隋唐道士和道教学者、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通老庄百家之学,精医学及阴阳、推步。长期居终南山,与名僧道宣友善。不慕名位,山居著述,为人治病,后人遵为“药王”。宋徽宗封为“妙应真人”。总结唐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论述各种疾病数百种,收集方剂近万帖,是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另有《摄生论》、《福寿论》、《保生铭》、《存神炼气铭》、《摄养枕中方》等。对预防、养生、食疗、针灸、药物学以及临床各科疾病诊疗等有较大贡献。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581?——682)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医学家。自称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两《唐书》则云其于北周时已隐居太白山,杨坚辅政时曾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则生年更早。唐太宗时召诣京师,太宗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请还山,高宗假鄱阳公主邑司令其居住。永淳元年卒。孙思邈精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通阴阳推步之术,而尤以医学著称于世。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三○卷﹑《千金翼方》三○卷,博大精微,集唐初以前医学之大成,为中医史上空前之巨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著作尚有《注老子》﹑《注庄子》﹑《马阴二君内传》一卷﹑《太清真人炼云母诀》二卷﹑《孙氏千金月令》三卷﹑《龟经》一卷﹑《五兆算经》一卷等,多已不存。另《银海精微》﹑《孙真人海上方》等书署其名,皆出依托。《全唐诗》卷八五九收其诗一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四补录五首。《全唐文》卷一五八收文六篇。《旧唐书》卷一九一﹑《新唐书》卷一九六有传。(陈尚君)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81—682
唐京兆華原人。少因病學醫,并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善言老莊,兼通佛典。隋文帝嘗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時召詣京師,年已老,欲官之,不受。高宗顯慶中復召見,拜諫議大夫,上元元年稱疾還山。采藥治病,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后世稱為“藥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約581—682
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自稱生于隋文帝開皇元年(581),新、舊《唐書》又云北周時已隱居太白山,楊堅輔政時曾以國子博士召,則生年更早,然恐不足信。唐太宗時召至京師,不受官。高宗顯慶間,復召見,拜諫議大夫,仍固辭。上元元年(674)稱疾請還山,詔假鄱陽公主邑司讓其居住。新、舊《唐書》有傳。孫思邈通老莊百家之說,兼好佛典,工陰陽推步之術,尤以醫學著稱于世。著有《備急千金要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全唐詩》存詩1首。另《備急千金要方》、《事林廣記》等書中尚存詩5首,《全唐詩續拾》據之收入。別有《孫真人海上方》亦署其名,皆為歌訣,為后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