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信〕即“伸”,延伸。
〔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维〕是。
〔禹〕大禹。
〔甸〕治理。
〔畇〕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平展整齐貌。
〔原隰〕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xí),低湿之地。
〔曾孙〕后代子孙。
〔朱熹《诗集传》“曾,重也。自曾祖以至无穷,皆得称之也。”相当于《楚茨》中所称“孝孙”,故又作为主祭者之代称。
〔田〕垦治田地。
〔疆〕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
〔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
〔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上天〕冬季的天空。
〔《尔雅·释天》“冬曰上天。”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
〔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
〔雰雰〕纷纷。
〔益〕加上。
〔霢霂〕小雨。
〔优〕充足。
〔渥〕湿润。
〔沾〕沾湿。
〔埸〕田界。
〔翼翼〕整齐貌。
〔彧彧〕同“郁郁”,茂盛貌。
〔穑〕收获庄稼。
〔畀〕给予。
〔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
〔菹〕腌菜。
〔皇祖〕先祖之美称。
〔祜〕福。
〔骍〕赤黄色(栗色)的马或牛。
〔牡〕雄性兽,此指公牛。
〔鸾刀〕带铃的刀。
〔膋〕脂膏,此指牛油。
〔苾〕浓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