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孙子兵法·谋攻篇拼音版

孙子兵法·谋攻篇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3 13:04:30

全文注音

  • móu
  • gōng
  • piān
  •  
  • chūn
  • qiū
  • guó
  •  
  • sūn
  •  
  •  
  •  
  •  
  • sūn
  • yuē
  •  
  • yòng
  • bīng
  • zhī
  •  
  • quán
  • guó
  • wéi
  • shàng
  •  
  • guó
  • zhī
  •  
  • quán
  • jūn
  • wéi
  • shàng
  •  
  • jūn
  • zhī
  •  
  • quán
  • wéi
  • shàng
  •  
  • zhī
  •  
  • quán
  • wéi
  • shàng
  •  
  • zhī
  •  
  • quán
  • wéi
  • shàng
  •  
  • zhī
  •  
  • shω
  • bǎi
  • zhàn
  • bǎi
  • shèng
  •  
  • fēi
  • shàn
  • zhī
  • shàn
  • zhě
  •  
  • zhàn
  • ér
  • rén
  • zhī
  • bīng
  •  
  • shàn
  • zhī
  • shàn
  • zhě
  •  
  •  
  •  
  •  
  •  
  • shàng
  • bīng
  • móu
  •  
  • jiγo
  •  
  • bīng
  •  
  • xià
  • gōng
  • chéng
  •  
  • gōng
  • chéng
  • zhī
  •  
  • wéi
  •  
  • xiū
  • fén
  • wēn
  •  
  • xiè
  •  
  • sγn
  • yuè
  • ér
  • hòu
  • chéng
  •  
  • yīn
  •  
  • yòu
  • sγn
  • yuè
  • ér
  • hòu
  •  
  • jiàng
  • shèng
  • fèn
  • 忿
  • ér
  • zhī
  •  
  • shγ
  • shω
  • sγn
  • fēn
  • zhī
  • ér
  • chéng
  • zhě
  •  
  • gōng
  • zhī
  • zγi
  •  
  •  
  •  
  •  
  •  
  • shàn
  • yòng
  • bīng
  • zhě
  •  
  • rén
  • zhī
  • bīng
  • ér
  • fēi
  • zhàn
  •  
  • rén
  • zhī
  • chéng
  • ér
  • fēi
  • gōng
  •  
  • huǐ
  • rén
  • zhī
  • guó
  • ér
  • fēi
  • jiǔ
  •  
  • quán
  • zhēng
  • tiγn
  • xià
  •  
  • bīng
  • dùn
  • ér
  • βě
  • quán
  •  
  • móu
  • gōng
  • zhī
  •  
  •  
  •  
  •  
  •  
  • yòng
  • bīng
  • zhī
  •  
  • shí
  • wéi
  • zhī
  •  
  • gōng
  • zhī
  •  
  • bèi
  • fēn
  • zhī
  •  
  • néng
  • zhàn
  • zhī
  •  
  • shǎo
  • néng
  • táo
  • zhī
  •  
  • ruò
  • néng
  • zhī
  •  
  • xiǎo
  • zhī
  • jiγn
  •  
  • zhī
  • qín
  •  
  •  
  •  
  •  
  •  
  • jiàng
  • zhě
  •  
  • guó
  • zhī
  •  
  • zhōu
  •  
  • guó
  • qiáng
  •  
  •  
  • guó
  • ruò
  •  
  •  
  •  
  •  
  •  
  • jūn
  • zhī
  • suǒ
  • huàn
  • jūn
  • zhě
  • sγn
  •  
  • zhī
  • jūn
  • zhī
  • βě
  • jωn
  • ér
  • wèi
  • zhī
  • jωn
  •  
  • zhī
  • jūn
  • zhī
  • βě
  • tuω
  • 退
  • ér
  • wèi
  • zhī
  • tuω
  • 退
  •  
  • shω
  • wèi
  •  
  • jūn
  •  
  •  
  • zhī
  • sγn
  • jūn
  • zhī
  • shω
  •  
  • ér
  • tóng
  • sγn
  • jūn
  • zhī
  • zhèng
  • zhě
  •  
  • jūn
  • shω
  • huò
  •  
  • zhī
  • sγn
  • jūn
  • zhī
  • quán
  •  
  • ér
  • tóng
  • sγn
  • jūn
  • zhī
  • rèn
  •  
  • jūn
  • shω
  •  
  • sγn
  • jūn
  • huò
  • qiě
  •  
  • zhū
  • hóu
  • zhī
  • nàn
  • zhω
  •  
  • shω
  • wèi
  •  
  • luàn
  • jūn
  • yǐn
  • shèng
  •  
  •  
  •  
  •  
  •  
  •  
  • zhī
  • shèng
  • yǒu
  •  
  • zhī
  • βě
  • zhàn
  • βě
  • zhàn
  • zhě
  • shèng
  •  
  • shí
  • zhòng
  • guǎ
  • zhī
  • yòng
  • zhě
  • shèng
  •  
  • shàng
  • xià
  • tóng
  • zhě
  • shèng
  •  
  • dài
  • zhě
  • shèng
  •  
  • jiàng
  • néng
  • ér
  • jūn
  • zhě
  • shèng
  •  
  • zhě
  •  
  • zhī
  • shèng
  • zhī
  • dào
  •  
  •  
  •  
  •  
  •  
  • yuē
  •  
  • zhī
  • zhī
  • zhě
  •  
  • bǎi
  • zhàn
  • dài
  •  
  • zhī
  • ér
  • zhī
  •  
  • shèng
  •  
  • zhī
  •  
  • zhī
  •  
  • měi
  • zhàn
  • dài
  •  

原文

孙子兵法·谋攻篇
[春秋齐国]孙武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对照翻译

      孙子曰:
      孙子说: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大凡用兵的原则,能让敌国不战而降是上策,通过交战击败敌国就稍逊一等,让敌军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武力击破敌军取胜就次一等。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使敌人整支部队不战而降是上策,击溃敌部队取胜就次一等。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让敌人的小分队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小分队取胜就再次一等。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最高明的用兵策略。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只有在攻城之前,先削弱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和作战能力,使其无力抵抗,这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靠谋略取胜,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其次是出动军队交战取胜,最下等的才是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攻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的办法。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为了攻城,制造攻城器械如蔽橹、轒辒,准备各种工具,需要耗费三个月时间,堆积攻城用的土山,又需要三个月时间。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这时将领已经焦躁不安,驱赶士兵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结果士卒伤亡三分之一却仍未能攻下城池,这就是攻城带来的巨大损失啊。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军屈服而不依靠直接交战,能夺取敌城而不依赖强攻,能灭亡敌国而不靠持久作战,一定要运用全胜的战略去争夺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做到军队不受挫就能取得全面胜利,这便是以谋略战胜敌人的方法。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与敌人兵力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撤退,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正面交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如果兵力弱小却硬拼,就会被强大的敌人俘获。
      夫将者,国之辅也。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
    辅周,则国必强;
    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强盛。
    辅隙,则国必弱。
    辅佐有疏漏,国家就必然衰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君主对军事行动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种: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懂得军队不能前进却命令前进,不懂得军队不能后退却命令后退,这叫束缚军队。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懂军中事务却干涉行政管理,会让将士感到迷惑。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不懂军中权谋变化却干涉指挥,会让将士产生疑虑。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如果三军将士既迷惑又疑虑,那么诸侯乘机进攻的灾难就来了,这就叫自乱其军,丧失了胜利的机会。
      故知胜有五:
      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懂得根据兵力多少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能够胜利,以有准备之师攻击毫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将领富有才能且国君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能够胜利。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故曰:
      所以说: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了解,作战就不会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概率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必败。

相关推荐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齊國樂安人。田完後裔。其先賜姓孫氏。以兵法求見吳王闔廬,吳王欲試之,出宮中美女百八十人,使武教之戰。武分為二隊,以王寵姬二人為隊長。三令五申之,婦人皆大笑,武斬隊長二人以徇。于是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矩。吳王用為將,西破強楚,五戰五勝,入楚都,北威齊、晉,顯名諸侯。有《孫子兵法》傳世,為“百代談兵之祖”,在世界軍事科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今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有武談兵之文《吳問》等五篇。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