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浩浩〕广大的样子。
〔昊天〕犹言“皇天”。
〔骏〕长,美。
〔斩伐〕犹言“残害”。
〔四国〕四方诸侯之国,犹言“天下四方”。
〔疾威〕暴虐。
〔既〕尽。
〔伏〕隐匿隐藏。
〔辜〕罪。
〔沦胥〕沉没陷入。
〔铺〕同“痡”,病苦。
〔周宗〕即“宗周”,指西周王朝。
〔靡所〕没处。
〔止戾〕安定定居。
〔正大夫〕长官大夫,即上大夫。
〔勩〕劳苦。
〔三事大夫〕指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
〔邦君〕封国的君主。
〔莫肯朝夕〕郑笺〕“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朝朝于君而不夕见也。”
〔庶〕庶几,表希望。
〔式〕语首助词。
〔臧〕好,善。
〔覆〕反。
〔辟言〕正言,合乎法度的话。
〔行迈〕出走远行。
〔臻〕至。所臻,所要到达的地方。
〔敬〕谨慎。
〔胡〕何。
〔遂〕通“坠”,消亡。
〔曾〕何。
〔暬御〕侍御。国王左右亲近之臣。
〔憯憯〕忧伤。
〔瘁〕劳苦憔悴。
〔讯〕读为“谇”,谏诤。
〔听言〕顺耳之言。
〔答〕应。
〔谮言〕诋毁的话,此指批评。
〔出〕读为“拙”,笨拙。
〔躬〕亲身。
〔瘁〕病。或谓憔悴。
〔哿〕欢乐。
〔能言〕指能说会道的人。
〔休〕美好。
〔维〕句首助词。
〔于仕〕去做官。
〔孔〕很。
〔棘〕比喻艰难。
〔殆〕危险。
〔尔〕指上言正大夫三事大夫等人。
〔鼠〕通“癙〕忧伤。
〔疾〕通“嫉”,嫉恨。
〔从〕随。
〔作〕营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